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評"真耶穌教會的聖靈論"一文

對於 “真耶穌教會的聖靈論(書名為聖靈古今論----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一文之看法, 筆者有不同的意見, 茲將述之如下. 唯在提出筆者看法之前, 必須澄清一點. 以下所談的一切, 純粹是筆者的看法. 筆者並非也無權代表 “真耶穌教會” 或 “謝順道先生”發言, 筆者的看法也可能與他們不同.
該文如此說: 所不同於形態神格唯一論的是, 真耶穌教會更強調的是靈里的一致, 即聖靈才是三位中共通, 真實的一位. 子原來就是父(約14:9), 祂與父原為一(約10:30), 為要拯救人類而肉身顯現(約1:14;太1:18-21; 提前3:16). 聖靈是神的靈, 與父和子原為一, 並不是三位一體中 “第三位神聖的我”. 真耶穌教會若改稱為真聖靈教會更名符其實, 因為無論神學或實際治會而言, 其皆著重聖靈論過於基督論文.
首先談 “真耶穌教會更強調的是聖靈里的一致”. 就神觀來講, 真耶穌教會強調的有三: (1) 聖經的主題; (2) 靈里的一致; (3) 聖靈超越時空; 並非只強調第二點而已.
所謂 “聖靈才是真實的位”, 這就回到第一點, 即聖經的主題. 在未創世及救贖工作未開始時, 神是獨一的. 在創世人類墮後的舊約里, 獨一真神, 即耶和華(創2:9), 神的靈(創1:1), 我的靈(出31:16), 耶和華的靈 (撒上10:6)及靈(王下2:9) 計劃救贖人類, 從多神崇拜引入獨一真神崇拜, 並在新約實現救恩. 從子降生開始 才有三位之分, 即父子聖靈.
神為了救贖人類, 親自道成肉身, 來到人間, 但這並不表示在天上已沒有神了(約3:13). 在天上的為父, 子則 “出生” 在地上, 並且有一個名字(不是很多名),是神自己的名字, 與人一模一樣. 這位降生在地上的 “神人” 被称為子, 人子及獨生子. 聖經從未稱子為聖子. 這也間接指出子比父低, 雖然祂本是天上的神. 聖靈則輔助子, 引領子經過試探(太4:1); (可1:12), 加強主的力量(路4:1), 引導使徒們明白一切真理(約16:13).
當主死而復活升天後, 因為救恩工作尙未完成, 故子坐在父的右邊(再一次暗示父比子大), 為我們代求(羅8:34). 聖靈則住在我們里面, 加強我們的信心, 結出聖靈的果子(加5:22-23).
當救恩完成後, 三位又回到創世前的獨一身份. 這可從啟22:1, 3, 4 看出. 現引KJV今文如下:
Rev 22:1: And he showed me a pure river of water of life, clear as crystal, proceeding from the THRONE of God and of the Lamb.
Rev 22:3 And there shall no more curse, but the THRONE of God and of the Lamb shall be in it, and HIS servants shall serve him.
Rev 22:4 They shall see HIS FACE, and HIS NAME shall be on their foreheads.
此時羔羊與坐寶座的沒有分別. 只有一個Thorne, His face 和 His name, 皆為單數.
筆者認為, 三位一體的根本問題是, 是否有三位靈? 而這一體又是以甚麼形式存在? 體和每一個位格的關係又是甚麼?
該文說, 面對聖經中所描述聖父, 聖子(筆者註:聖經從未稱子為聖子), 聖靈分開, 獨立的表現與作為, 謝先生的書幾乎都提及. 可惜真耶穌教會向來不注重解經與神學.
筆者也讀過謝先生的聖靈論. 聖靈論是關於聖靈的著述 ,不是探討神觀. 因為聖靈也牽涉到神觀, 才會在這里做簡易的著述. 同一本聖經, 得出不同的神觀, 就被認為不注重解經與神學. 既是這樣, 那他們所推論出來的三位一體神觀與真耶穌教會不同. 是否同樣可說他們不注重解經與神學?
該文說, 其說明有時語焉不詳, 或前後矛盾, 或根本不解釋. 壁如子在世時向父禱告, 耶穌也說, 父是比我大的(約14:28). 父子雖然是同一位靈, 但自耶穌降生為人子之後, 直到完成救恩之前, 父子確有大小的分別. 既說父即子即聖靈 卻又說父子有大小高低之別. 又說 “按著顯現的次序說 祂(父)是耶穌基督的根源.”
筆者認為, 神既謙卑降下生為人子, 成為 “神人”. 聖經用 “差遣” 來形容子的降生. 既是 “差遣”, 又怎會大過或同等於差遣(約5:31)祂的父呢? 就人類的語言來說, 父是長輩, 子是晚輩. 晚輩豈能大過長輩呢? 難道是真神用錯了詞語!?
若只是次序問題, 那祂門的關係不應是父子, 而是哥哥與弟弟的關係. 因為兩者都是同輩份, 但次序不同. 哥哥在前, 弟弟在後.
神本是一位, 為了救恩的緣故, 親自降生為有血有肉的子, 但卻沒有失去神性, 因祂原本就是神, 是從天上來的. 所以說 “父是耶穌基督的根源” 這句話並沒錯.
父是沒有肉身的. 因為祂取了獨一真神的職務. 子是肉身的 “神人”, 聖靈則住在信徒里面, 加添信徒的能力及信心, 三者根本不同, 直到救恩完成後, 才可說父即子及聖靈. 這在上文已解釋過.
該文說, 又壁如耶穌受洗時, 聖靈彷彿鴿子降下, 天上有聲音說, 這是我的愛子, 我所喜悅的(太3:16-17). 在這段經文中, 我們看到了父子聖靈同時顯現, 因而認為神似乎有三位. 其實父子聖靈在靈里是一致的. 神永遠是獨一無二的聖靈. 祂的靈雖是一整體, 卻可以降生為子, 又從天上賜給祂聖靈, 而且向祂說話. 至於同一位神為何分開敘述, 分別行動, 卻未解釋. 明顯的, 真耶穌教會強調共同的神性或共享的本體, 都是極寶貴的真理. 但只強調神的獨一性而莫視三位位格的獨立性 區分性與互動性, 該教會需面對更多的解經難題, 或說, 他們需更多的奧秘來搪塞.
筆者認為, 此時救恩計劃已開始進行. 也就是說, 獨一真神已轉為父子聖靈. 他們的區分就很明顯. 父與聖靈雖職務有別, 但皆無所不在, 無所不知及無所不能. 只有 “神人” 子,才沒有上述的能力.
約12:49曰: 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 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 叫我說
甚 麼, 講甚麼.
約12:15曰: 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 故此, 我所講的話正是照着父對我
的.
上述經文 已很清楚指出父與子的工作 , 父的 “代理人”是子.
約14:21曰: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 這人是愛我的. 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 我
也要愛他, 並且向他顯現.
此經文說明為何父說 “這是我的愛子, 我所喜悅的”.其目的是要人知道他是父的愛子. 路加3:21-22, 馬可1:9, 馬太3:16都記載此事, 以把此話留給他人及後人知曉.
至於聖靈的降臨, 約1:33-34說得很清楚: 我先前不認識他, 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 對我說: “你看見聖靈降下來, 住在誰身上, 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 我看見了. 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
據筆者所知, 接下來的三位位格的獨立性, 區分性與互動性, 應是與三位一體論沒有分別. 唯一分別的是, 三位一體是永恆的. 而真耶穌教會的 “三位一靈” 卻是暫時的. 救恩工作完成後, 再沒有三位的分別, 只有一位獨一真神.
該文説, 而在20世紀, 我亦聽見真耶穌教會將此教義用在三位一體上, 把基督神人兩性的間接相通, 轉換為父子聖靈三個位格至通與一致性. 換言之, 道成肉身的耶穌. 其實也就是父神自己. 因此, 祂既可從天降下, 卻又仍舊在天. 其把傳統教義套在自創的 “靈里一致”的一位一体教義上, 可謂空前絕後, 史無前例, 令我歎為觀止.
筆者認為, 三為一體神觀也一樣, 把 “一體”轉換為父子聖靈三個位格的互通與一致性. 在整本聖經, 根本找不到如此的解釋, 這是早期教父們所 “發明” 出來的.
亦如早前所說, 自子降生開始, 就有了三位之分. 這三位固然有位格, 但卻不能說是三個位格. 救恩完成後, 再也沒有三位之分, 只有一位獨一真神. 當然, 這獨一真神也有其位格. 但不管是 “三位”時期或 “獨一”時期, 我們只能說 “祂”或 “祂們”都有位格, 卻不能用數學方式來說明 “祂”或 “祂們”有幾個位格. 舉個例子, 有兩個人領受聖靈, 我們不能說聖靈有兩個位格, 分別住在兩人中或各自有一半聖靈之位格住在他們當中. 我們只能說, 一個有位格的聖靈, 完完全全住在第一個人當中. 也完完全全住在第二個人裡.
子也一樣, 祂在父右邊為我們代求, 同一時有一百個人禱告, 子也有能力把這一百個禱告傳之於父, 而父也能受之. 我們卻不能說子和父擁有一百個位格, 各自聽取一個禱告. 聖經告訴我們, 從舊約的耶和華至新約的父子聖靈都有位格, 但從未說 “祂”或 “祂們”有幾個位格. 父子聖靈皆有位格, 這可從聖經看出. 但所謂的 “一體” 的神, 各自擁有父子聖靈的 “三”位位格, 這在聖經里卻是找不到的. 我們須嚴謹看待聖經的每一章每一節, 不能超越聖經所說的.
該文說, 按謝順道的說法, 耶穌基督與父神不同, 有大小之別. 可是骨子里都是同一靈, 因此他們還是一位. 於是, 神在肉顯現, 根本是一神分飾三角色的結果.
按該文作者的羅輯, 是否可說耶穌基督與父神外表不同, 有大小之別. 可是骨子里, 因為他們都是同 “一體”, 因此他們還是同一位, 根本是一神分飾三角色的結果. 相信該作者不會認同. 很遺憾的, 這幾句話顯然針對某人或某教會說的, 而非以事對事評論.
還有, 子這個位格在道成肉身之後, 是否已不在天上了? 若是, 是否表示三個可以分開而獨立存在? 若是的話, 那 “體”和每一個位格的關係是甚麼? 若子降下又在天的話 (約3:13), 是否表示神的 “一體”, 把三個位格連繫起來? 這又回到老問題, 即 “一體”根本沒在聖經出現過.
該文說, 除非真耶穌教會有意漠視道成肉身的真實性,
筆者再次強調, 道成肉身非指子就是父. 因為 “子”已經有了肉體, 受到時空限制, 成為 “神人”, 即擁有完全的神性與人性.
該文說 壁如說父, 子 ,聖靈之間 “生”(約1:14, 18, 3:16; 西1:15; 來1:5), “差遣” (約14:26; 16:5,7)的關係. 謝順道先生也留意耶穌在神的右邊的經文(可16:19; 徒7:55-56; 羅8:34; 來10:12), 可惜未絲毫答辯, 一副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
首先談 “生”這個問題. 當我們談到 “生”時, 時間觀念已介入世界. 也就是說 有未生前, 出生及出生後, 聖經從沒用過 “永遠的出生”來等同與 “生”. 所謂永遠, 即無時間的永恆. 所謂的出生, 卻是有時間的介入. 兩者互相矛盾, 不可混為一談.
現在讓我們看看該文所列出的經文:
約1:14 : 道成了肉身, 住在我們中間, 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我們也見過
的榮光 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1:18 :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 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約3:16 : 神愛世人, 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 不至滅亡, 反
得永生.
這裡的獨生子, 即是由聖靈懷孕透過瑪莉亞而生的. 既然是獨生子, 就表示將來不會再有另一子賜給我們. 神是靈(約4:26), 為了救贖人類, 心甘情愿謙卑自己的身份成為人. 也只有成為人, 人類才能一睹神的面貌. 這不是另一個能讓人看見的位格或神.
西1:15 : 愛子是那看不見的神的面貌, 是首生的, 在一切被造以先.
所謂首生, 其意是把子與其他出生的人分別出來, 並告訴我們, 這位有血有肉的子, 原本就是創世的獨一真神, 在一切被造以先.
來1:5 : 所有的天使, 神從來未對哪一個說, 你是我的兒子, 我今日生你? 又指著哪一個說, 我要作他的父, 他要作我的兒子 ?
“所有的天使”已說明神的創造已經開始了. 神接著說 “你是我的兒子 我今日生你’, 暗示極有可能子的出生是在創造天使之後的一段時間.
約16:5 : 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裡去. 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 你往哪裡去.
獨一真神, 變成道成肉身, 就是所謂的 “差”, 這並沒有甚麼不對.
約16:7 : 然而 我將真情告訴你們, 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 我若不去, 保惠師就
不到你們這裡來, 我若去, 就差他來.
這句話是針對使徒說的, 也就是指五旬節聖靈的降臨.
讓我們看看下列經文:
路1:15 : 他在主前將要為大, 淡酒濃酒都不喝, 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
子被聖靈充滿 並不是在受洗時.
路2:25 :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 名叫西面. 這人又公義又虔誠, 素長盼望以色
列的安慰者來到, 又有聖靈在他身上.
從施洗約翰至五旬節聖靈降臨前, 這是過渡時期, 故有聖靈住在某些人身上. 在五旬節聖靈降靈後, 也有一些信徒未受聖靈. 下列經文可證之:
徒8:16 : 因為聖靈還沒有降臨在他們一個人身上, 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徒10:44 : 彼得還說話的時候, 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徒19:6 : 保羅按手在他們身上, 聖靈便降臨在他們身上, 他們就說方言, 又說
預言
因此, 從聖靈降臨的角度來看, 所謂的 “差遣” 並不是絕對的. 不是人人自動得到. 也暗示聖靈可能停止降臨, 再看看下列經文.
啟3:16 : 你既如溫水, 也不冷也不熱 . 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啟3:19 : 凡我所疼愛的, 我就責備管教他. 所以你要發熱心, 也要悔改.
啟3:22 :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 凡有耳的, 就應當聽.
主對老底嘉教會說, 如不悔改, 就把她從口中吐出去. 至於使徒後期教父的教義是否腐敗, 在後文關於教會歷史及教義發展史的簡述中會談到.
該文說, 難道說神自己坐在右邊, 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呼喊: 我的神, 我的神, 為什麼離棄我? 所有耶穌向父神的禱告, 如 “父啊, 救我脫離這時候(約12:27)”, 均需解釋作自言自語, 自己稱為父為子. 如此畫蛇添足, 讀經變成打誑猜謎, 使人更加混亂.
筆者再解釋一次, 父和子不同. 在創世子降世時的獨一真神, 取了父的工作. 在地上工作的是子, 即獨一真神降生為子的時候. 在父與子中間調和的兩者工作, 及住在信徒中間的, 就是被父與子所差遣的聖靈. 此時獨一真身已分為 “三位不同的神”, 僅由靈繫三者之間. 故擁有肉身的神人, 才能向父禱告. 與三位一體不同的地方, 除了是三位一體是永恆之外, 三位也是靠一體來聯繫調和 “他”或 “他們”的工作. 如以神的一體的角度來看, 問題也一樣存在, 即神自己離棄自己, 自己稱自己為父為子(因為父子同是一體之神).
該文說, 再者, 若說人看見我就是看見了父……..我在父里面 父在我里面(約14:9-10)解釋為父即子. 那麼基督徒是否也可沿用, 你們要長在我裡面 我也長你們裡面(約15:14), 而說耶穌即我, 我即耶穌.
神是靈, 就好像人的靈魂一樣, 人是看不見的. 神為了救贖人類, 以人的面貌來, 所以希: 1:3說 子是神本體的真相. 也因此, 子才有資格說, 人看見了我, 就是看見了父. 因我們無法看到父, 只能看到父的 “代表”子, 就以這個角度來看, 子的確是父. 所以賽9:6曰: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 全能的神, 永在的父, 和平的君. 這就牽涉到 “靈裡的一致”. “我們” 猶如在海中的甁子, 水在甁子裡, 又被還海水淹蓋着. 詩篇8:15曰: 你叫他比天使小一點, 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所以 我們雖然有聖靈住在我們當中, 再怎麼大也不能和子相比. 就如海中的瓶子, 裡面充滿水, 但再怎麼多, 也比不上海洋的多.
三位一體論對約15:14的解釋如何?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的 “我”, 是否也在聖靈裡面? 到底在五旬節時, 是不是 “我”和聖靈一起降下, 住在門徒當中? 因為三位一體論不相信 “靈裡的一致”, 只相信三個位格一體之神. 若是一體住在我們當中, 即表示三個位格住在我們當中. 那使徒行傳在五旬節只領受聖靈(徒2:1-4)一事又該作何解釋?
該文說, 甚者, 謝引用 “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 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 (約17:12)的日譯本和英譯本 “我在你的名裡保守了他們”, 竟倉促草率地下結論: 可見父的名就是耶穌. 此節正確的解讀毋寧是指, 耶穌求父神以他的名(by His name), 憑祂的大能保守門徒(參詩54:1), 或耶穌求父神保守門徒在祂的名裡面(in His name), 使門徒忠誠於神的本性, 忠誠於神所啟示的道(參約17:18). 無論是哪種翻譯或解釋, 都與 “父的名就是耶穌”沾不上邊.
據筆者所知, 真耶穌教會是以約17:11為根據指出 “父的名是耶穌”, 而非約17:12. 無論如何, 讓我們來看看有關經文:
約17:12 : 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 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 其中除了滅
亡之子 沒有一個滅亡的 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
從此文中, 所強調的是 “名” 而非 “他們”. 由於藉着此 “名”, 他們才得以保守.
詩54:1 : 神啊 ! 求你以你的名救我, 憑你的大能為我伸冤.
詩的上半斷強調的是 “名”, 因這個 “名”可以救 “我”. 至於下半斷, “憑你的大 能” 固然是重點, 但所要求的是伸冤. 這與子的 “名”保守 “他們”相去太遠了.
啟6:10 : 大聲喊着說: 聖潔真實的主啊! 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 給我們伸流
血的冤 要等到幾時呢
上述經文, 明顯指出伸冤是在神末日的審判中, 更何況此詩是指大衛無故被掃羅王追殺時說的.
耶穌求父神保守門徒在祂裡面(in His name), 使門徒忠誠於神的本性 忠誠於神所啟示的道(參約17:18), 重點還是 “名”. 換句話說 忠誠於神的本性及所啟示的道 是由父保守所致. 而父神又是以祂的 “名”來保守門徒.
所以 筆者認為 “名”很重要. 而如果這 “名”是指 “耶穌”的話, 更非同小可. 讓我們看看下列經文:
太12:21 : 外邦人都要仰望它的 “名”.
太28:19 : 所以, 你們要去,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奉父, 子, 聖靈的 “名”給他們施
洗.
約14:26 : 但保惠師, 就是父因我的 “名”所要差來的聖靈. 他要將一切的事指
教你, 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話.
約16:23 :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 你們若向父求甚麼, 他必因我的 “名”賜給
你.
約 17:6: 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 我已將你的 “名”顯明與他們. 他們本是你的 .
你將他們賜給我, 我們也遵守了你的道.
約 17:11 :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上, 他們卻在世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啊! 求你
因你所賜給我的 “名”保守他們, 叫他們合一, 像我們一樣.
約17:12 : 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 因你賜給我的 “名”保守了他們, 我也護衛了
他們. 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 沒有一個滅亡的.
約20:31 : 但記這些事, 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 是神的兒子. 並且叫你們信了
他, 就可因他的 “名”得生命.
徒3:16 : 我們因信他的 “名” , 他的 “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
了. 正是他所賜的心, 叫這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
徒4:10 : 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 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人得痊癒是因
你們所釘十字架,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 “名”.
徒4:12 : 除他以外, 別無拯救. 因為在天下人間 沒有賜下別的 “名”, 我們可以
靠著得救.
徒8:12 : 及至他們信了腓力所傳神的福音和耶穌的 “名”, 連帶男女都受了洗.
徒10:43 : 眾天使也為他作見證說: 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 “名”得蒙赦罪.
徒19:5 : 他們聽見這話, 就奉主耶穌的 “名”受洗.
徒19:17 : 凡住在以弗所的, 無論是猶太人, 是希臘人, 都知道此事, 也都懼怕
主的 “名”從此就尊大了.
羅1:5 : 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份. 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 “名”信服真
道.
羅10:13 : 因為凡求告主 “名”的 就必得救.
林前1:2 :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 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 蒙召作聖徒的,
以及所有各處求告我 耶穌基督的 “名”的人,
林前1:10 : 弟兄們, 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 “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
林前6:11 : 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 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 “名”,
並藉著我們神的靈, 已經洗淨, 成聖 稱義了.
弗5:20 : 凡事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 “名”, 常常感謝神.
腓2:9 : 所以, 神將他升為至高, 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 “名”.
腓2:10 : 叫一切在天上的, 地上的, 和地底下的, 因耶穌的 “名”無不屈膝.
提後 2:19 : 然而, 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 上面有這印記說, 主認識誰是他的人
又說, 凡稱呼主 “名”的人, 總要離開不義.
來1:4 : 他所承受的 “名”, 既比天使的名更尊, 就遠超過天使.
來6:10 : 因為神並非不公義, 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 “名”所顯示的
愛心, 就是先前伺候聖徒, 如今還是伺候.
來13:15 : 我們應該靠着耶穌, 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 這就是那承認主 “名”
之人嘴唇的果子.
彼前4:14 你們若為基督的 “名”受辱罵, 便是有福的. 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
你們身上.
彼前4:16 :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 卻不要羞恥, 倒要因這 “名”, 歸榮耀給神.
約一2:12 : 小子們哪! 我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的罪藉著主 “名”得了赦免.
約一3:23 : 神的命令, 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 “名”, 且照他所賜給
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
啟2:13 : 你也能忍耐, 曾為我的 “名”勞苦, 並不乏倦.
啟3:12 : 得勝的, 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 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 我又
要將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 從我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
並我的新 “名”, 都寫在他身上.
啟11:18 : 外邦發怒, 你的忿怒也臨到了. 審判死人的時候也到了. 你的僕人
眾先知和眾聖徒, 凡敬畏你 “名”的人, 連大帶小, 得賞賜的時候到了.
你敗壞那敗壞世界之人的時候也就到了.
啟14:1 : 我又觀看, 見羔羊站在錫安山, 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 都有他的
“名” 和他父的 “名”寫在額上.
啟15:4 : 主啊! 誰敢不敬畏你, 不將榮耀歸於你的 “名”呢? 因為獨有你是聖的
萬民都要來你面前敬拜, 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
啟19:13 : 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 他的 “名”稱為神之道.
啟19:16 : 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 “名”寫著說, 萬王之王 萬主之主.
啟22:4 : 也要見他的面, 他的 “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
很明顯的, 大多數的 “名” 是指 “耶穌”. 而門徒行神蹟, 頌讚, 甚至洗禮, 都是以這個 “名”進行的, 說明此 “名”是大有能力的. 那父, 子, 聖靈是否同一個名呢? 讓我們看看約17:11的不同中英文版本:
(1) 美國施約瑟新譯
今我不復在世, 惟彼在世 ,而我歸爾 聖父歟! 爾所賜我之人, 願以爾名保之, 使之為一, 如父與我然.
(2) 和合本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上, 他們卻在世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啊 ! 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 叫他們合而為一, 像我們一樣.


(3) 恢復本
我不在世上, 他們卻在世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啊 ! 求你在你的名, 就是你所賜給我的名裡 保守他們, 使他們成為一, 像我們一樣.
(4) 現代中文譯本
我現在到你那裡去, 不再留在世上保守你所賜給我的那些人,他們卻在世上. 聖父啊 !求你藉着你的名, 就是你賜給我的名, 保守他們(有古卷作: 求你藉着你的名的權力, 保守你所賜給我的那些人),.使他們合而為一, 如同你和我是合一的.
(5) 委辦譯本
今而後, 我不在世, 此人在世, 而我歸爾, 聖父歟! 爾所賜我之人保之, 俾信爾名, 使之為一, 如父與我然.
(6) 新經全集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上了, 他們卻仍在世界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呀 ! 請因你的名 保全你所賜給我的 , 使他們合而為一, 如我們一樣.
(7) 簡明聖經
我將離開世上, 到您那裡,去 但他們將留在這裡. 神聖的父親 ! 求您用您名字的力量-----也就是您所賜給我的名字的力量-----保護他們 , 好讓他們合而為一, 就像我們合而為一那樣 .
(8) 新普及譯本
現在我要離開這世界, 到你那裡去, 他們卻仍要留在這個世界上. 聖父啊 ! 你已把你的名賜給我, 求你用這名的大能保護他們 , 好叫我們合而為一, 像你和我一樣(有些抄本為: 你已把這些[門徒們]賜給我).
(9) 當代聖經
現在我要到你那裡去, 他們仍然留在世上. 因此, 聖父啊 !求你為自己的緣故 親自保守他們 , 使他們像我們那樣合而為一.
(10) 中文標準譯本
今後我不在這世界了, 而他們在這世界上, 我卻要到你那裡去. 聖父啊 ! 願你奉你的名, 就是奉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 , 使他們合而為一, 就像我們那樣 .
(11) 呂振中譯本
今後我不再在世界上了, 他們卻在世界上, 而我要往你去了. 聖父啊 ! 求你用你的名保守你所給了我的人(有古卷作: 求你用你所給了我的名保守他們), 使他們都合而為一, 正如我們一樣.
(12) 思高譯本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界上了, 但他們仍在世界上, 我卻到你那裡去. 聖父啊 ! 求你因你的名, 保全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 使他們合而為一, 正如我們一樣.
(13) 牧靈聖經
我不再留與人間 他們仍留在世上 我將回到你那裡去 聖父 請用你的名 就是你賜給我的名 保全他們 好使他們團結為一 如同我們一樣

(14) 聖經標準本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上, 他們卻在世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啊 !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 , 叫他們合而為一, 像我們一樣.
(15) 蕭靜山譯本
以後我不在世界上了, 他們卻在世界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啊 ! 你所給我的, 求你因你的名字 保守他們 , 使他們合成一個 , 如同我們一樣.
(16) 朱寶惠譯本
我不在這世上了, 他們還在世上, 我回到你那裡去. 求聖父以你所賜給我的名份 保護他們 ,使他們合而為一, 像我們一樣.
(17) 李山甫 申自天 狄守仁 蕭舜華四人譯本
我不再在世界上了, 他們卻還在世上, 我要回到你那裡去. 聖父啊 ! 求你以你的名衛護你所託付給我的人 , 使他們合一, 如同我們一樣.
(18) 陸亨理譯本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上, 但他們卻在世上, 我且往你那里去. 聖父啊 ! 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 , 叫他們合而為一 , 像我們一樣.
(19) 新約聖經(1959譯本)
從今以後, 我不在世界了, 他們卻仍在世界上, 我往你那裡去. 聖父啊 ! 請用你的名 保全你所賜給我的, 使他們合為一, 如我們一樣.
(20) 新譯四福音
我不再在世上, 他們卻在世上, 我歸來就你了. 聖父, 因你的名(註: 原文本意[依賴你給我的名]: 即耶穌為神), 求你保守(註:原文tereo, 有看守 遵守等意義) 你託給我的人, 使他們正如我們合而為一.
(21) 聖經新譯本
我不再在這世上, 他們卻在這世上, 我要到你那裡去. 聖父啊 !求你因你賜給我的名 保守他們 ,使他們合而為一, 好像我們一樣.
綜觀以上不同中文譯本, 其翻譯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是求父以父的名保守信徒, 這必須假設父與子不同名, 也就是說, 父與子各有各的名字. 這樣的假設很可能引至多神論. 而且父的名不可能是父, 子的名也不可能是子. 第二是求父所給予子的名保守信徒, 這留下兩個問題, 父的名是甚麼? 所給于子的名是甚麼? 第三是求父的名, 也就是父賜給子的名, 來保守信徒, 這也就是說, 父與子是同名.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不同的英譯本:
(1) Authorized (King James) Version
And now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rough thine own nam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2) New King James Version
Now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rough Your name those whom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3) The KJ3 Literal Translation Bible
And no longer am I in the world, ye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e ones whom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4) The 21st Century King James Version
And now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rough Thine own nam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5) Third Millennium Bible
And now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bur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rough Thine own nam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6) The Evidence Bible
And now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g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rough your own name those whom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7) The Interlinear Bible
And I no longer am in the world, ye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ose whom You gave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8)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I will remain in the world no longer, but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protect them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the name you gave me-----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9) Today’s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I will remain in the world no longer, but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protect them by the power of (keep
them faithful to) your name, the name you gave me, so that they may
one as we are one.
(10) New International Reader’s Version
I will not remain in the world any longer. But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It is the name you gave me. Keep them safe so they can be one,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11) Darby Translation
And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and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12) The Orthodox New Testament
And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in Thy nam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in order that they may be one, even as We.
(13) The Message
For I’m no longer going to be visible in the world; they’ll continue in the
world, while I return to you. Holy Father, guard them as the pursue this
life. That you conferred as a gift through me, so they can be one heart and mind. As we are one heart and mind.



(14) The Modern Language Bible
My presence in the world is over,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while I am coming to Thee. Holy Father, preserve in Thy nam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15) Tyndale’s New Testament
And now am I no more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in thine own name, them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16) New Century Version
I am coming to you; I will not stay in the world any longer. But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e name you gave me, so that they will be one,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17) The Plain English Bible
I am not in the world anymore, but my apostles are in the worl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e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May they be united, as We are.
(18) Rotherham’s Emphasized Bible
And no longer am I in the world, and they(the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unto thee am coming.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19) James Moffatt Translation
I am to be in the world no longer, but they are to be in the worl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by the power or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20) New Life Version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I am coming to You. But these are still in the
world. Holy Father, keep those You have given to Me in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en they will be one, even as we are One.
(21)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And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to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even as we are one.
(22)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And now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even as we are one.
(23)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And now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protect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24) The New English Bible
I am to stay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and I am on my way to thee. Holy Father, protect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or keep in loyalty to thee thos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some witnesses read protect them by the power of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25) Revised English Bible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but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protect them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e name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26) 1599 Geneva Bible
` And now am I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thy Name, even them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27) International Children Bible
Now I am coming to you. I will not stay in the world now. But these men are still in the world.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Keep the saf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e name you gave me), so that they will be one, the same as you and I are one.
(28) The Expanded Bible
I am coming to you; I will not stay in the world any longer. But they are still in the world.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or keep them loyal) your name , the name you gave me, so that they will be one,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29) Douay-Rheims
And now I am not in the world, and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in thy name whom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lso are.
(30) Jerusalem Bible
I am not in the world any longer,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ose you have given me true your name ((keep those in your name whom (variant reading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like us.
(31) The New Jerusalem Bible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ose you have given me true (variant (keep those in your name (variant which) you have given me),so that they may be one like us.
(32) Christian Community Bible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whereas I am go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just ass we are.
(33) The Amplified Bible
And now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still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in Your Name in the knowledge of Yourself those whom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34)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Bible Translation
I am not in the world anymore, but my apostles are in the worl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e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May they be united, as we are.
(35) Holman Christian Standard Bible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protect them by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one.
(36) The Contemporary English Version
Holy Father,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I am coming to you, but my
followers are still in the world. So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the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Then they will be one with each other,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37) The Voice
I will no longer be physically present in this world. As I return to be with You, holy Father, remain with them through Your name, the name You have given Me. May they be one even as We are one.
(38) Good News Translation (Today’s English Version)
And now I am coming to you;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e name you gave me (some manuscripts hav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keep safe those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39) The Clear Word
In just a little while, I’ll be leaving this world, but they’ll still be here. Soon I’ll be seeing you, but they’ll be left alone. Holy Father, please protect these men whom you’ve given to me, so that they may honor you by being one,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40) God’s Word
I won’t be in the world much longer,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m coming back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the name that you gave me, so that their unity may be like ours.
(41) The New American Bible
And now I will no longer be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while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to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just as we are.
(42) Complete Jewish Bible
Now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They are in the world, but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guard them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to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just as we are.
(43) The Living Bible
Now I am leaving the world, and leaving them behind, and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own care-----all those you have given me-----so that they will be united just as we are, with none missing.


(44) New Living Translation
Now I am departing the world; I am leaving them behind and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and care for them-----all those have given me-----so that they will be united just as we are.
(45)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and yet they themselves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the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even as We are.
(46) Analytical –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ye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Your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to me, so that they shall be one just as We are.
(47) 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no more am I in the world, and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un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Thy name, whom Thou hast given to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48)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And I am no more in the world, and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thee. Holy Father, keep them in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even as we are.
(49) Easy-to-Read Version
Now I am coming to you. I will not stay in the world, but these followers of mine are still in the world.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by the power of your name-----the name you gave me. Then they will be one, just as you and I are one.
(50)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em safe in your name that you have given me, so that they may be one just as we are one.
(51) The Orthodox Study Bible
Now I am no longer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come to
You. Holy Father, keep through Your name those whom You Have given Me(NU-Text and M-Text read keep them through Your name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as We are
(52) Holy Bible From The Ancient Eastern Text
Here after I am not in the world, but these are in the world; and I am coming to thee. O holy Father, protect them in thy name, which thou hast given me, that they may be one, even as we are.
和中文翻譯一樣, 英文翻譯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以父的名that 保守信徒. 此譯法顯然是讓讀者自己決定其意. That 可以譯為whom或which. 這個that也可指前面的them 或name. 如果讀者認為 that 就是whom的話, 那只有一個選擇. 即that 是指them而非name. 第二種是 所用的that 是指父所給予子的名. 第三是父的名就是子的名, 其意為 “就是你賜給我的你的名”..
那原文又是怎樣呢? 筆者不懂原文, 只能以Strong編號來查考. 所用的是下列兩本工具書:

(1) The Interlinear Bible – Greek English (Received Text)
And no(3756) longer(2089) am(1510) I in(1722) the worlds(2889), and these(3778) in(1722) the world(2889) are(1526), and I(1473) to(4314) you(4571) come(2064). Father(3962) Holy(40), keep(5083) them(846) in(1722) the name(3686) of you(4675), whom(3739) You gave(1325) to Me(3427) that(2443) may be(5600) one(1520), as(2531) we(2249).
(2) Word Study Greek English New Testament (United Bible Societies 3rd Edition
And(2532) no longer(3765) I am(1510) in(1722) the world(2889), and(2532) themselves(846) in(1722) the world(2889) are(1510), and(2504) I to(4314) you(1473) come(2064). Father(3962) holy(40), keep(5083) them(846) in(1722) the name(3686) of you(1473) that(3739) you have given(1325) to me(1473), that(2443) they might be(1510) one(1520) just as(2531) we(1473).
從三本Strong編著字典 即The Complete Word Study Dictionary – New Testament, The Strongest 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及The New Strong’s Dictionary of Bible Words, (3739)字義完全一樣, 即who, which, what和that.
筆者比較認同第三種, 即子名就是父的名. 兩者的名相同, 雖然父是靈, 子是有肉身的 “神人” .其理由有三:
(1) 獨一真神降世為人, 祂不可能取兩個名字. 一個名是在天上的, 一個名卻是在地上. 如是這樣, 便給人覺得有兩位神. 以此推論, 聖靈也應該是同名.
(2) 太28:19 曰: 所以, 你們要去,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奉父, 子, 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但在使徒行傳(2:38; 10:48; 19:5)裡, 都是奉主耶穌的名受洗. 由此可知, 父子聖靈皆有同一名字, 因為 “祂們” 本為一, 這也證明聖靈與父子同名.
那耶和華呢? 出6:2曰: 神晓諭摩西說: 我是耶和華, 我從前向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顯現為全能的神, 至於我名耶和華, 他們未曾知道. 創15:2 曰: 亞伯蘭說, 主耶和華啊, 我既無子, 你還賜我甚麼呢? 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 從此處可知, 耶和華若是神的名, 亞伯拉罕早已知道了. 耶和華的意思為自有永有, 即永恆的神.
(3) 啟22:3-4 曰: 以後再沒有咒詛, 在城裡有神和羔羊的寶座. 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 也要見他的面. 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 這裡的名字是單數, 表明羔羊和神只有一個名字.
該文說, 按正統教會的說法 “我與父原為一”, 是指在永恆的本體論 (ontological), 父子聖靈同為一體, 同榮共尊. 而 “父比我大”, 是指聖子的位格在歷史上次序的功能部署上 (economic) 次於父.
以本體論來證明父子聖靈為一體, 但聖經說得很清楚, 是 “我與父原為一”而非 “我與父原為一體”. 同樣的, 以 “與歷史次序的功能部署上” 來証明 “父比我大”, 其實不應該是 “父比我大”, 而是 “父比我先”. 像早前所說的, 如是次序的話, 那祂們的關係應是兄弟的關係, 即哥哥在前, 弟弟在後. 所謂的 ontological 和 economic, 都是人自己所發明的, 在聖經裡找不到的. 這些詞語的出現, 純粹是為了支持三位一體而設的.
三位一體論說神只有一位, 且是全能的. 祂又有三個位格, 每一個位格又是全能的. 那不等於說神的體(擁有三個全能的位格)比起祂的每一個位格更全能?
該文說, 因此, 永恆中同享尊榮的聖三位進入歷史範疇時, 有先後高低次序. 父生子, 父子差遣聖靈. 三而一 與一而三的並存, 皆是真實而永恆的.
聖經是記錄從創世到末日的歷史, 並沒有提到創世前及末日後神的情況. 唯一提到的是, 祂是獨一, 永恆, 有位格的全能者. 啟22:13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是阿拉法, 我是俄梅戛. 我是首先的, 我是末後的. 我是初, 我是終.
約1:1-3是針對這個有血有肉的子, 指出祂原是永恆的. 所以聖經沒說 , 太初有神, 神與道同在, 神就是道. 這神太初與道同在. 萬物是藉著他(神)造的, 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神)造的.
三位一體論所主張的永恆的三個位格, 是在聖經記錄, 特別是新約所推演出來的. 在新約, 他們看到有 “三"個 “位格”的神, 卻又不能否認舊約的神是獨一的. 結果就出現三位一體, 並就此斷定在永恆中也是一樣. 這樣的說法, 未免太過倉促草率. 筆者.只能說, 三位一體論已經超出聖經範疇.
就好像前述關於位格一樣, 全能的神可以 “以不同職份與位格”, 同時進行某些工作, 但我們卻不能說神有好幾個位格或神有好幾位, 這就牽涉到 “靈裡的一致”, 所以 正當的說法是獨一真神在進行救贖工作.
該文指出, 按照第一波靈恩運動的說法, 真耶穌教會將聖靈分兩期. 早雨 (early rain) 聖靈於五旬節降下, 建立教會, 進行撒種的工作. 晚雨 (later rain) 聖靈起初降在美國, 後來在中國建設末世教會, 完成收穫工作. 使徒時代是聖靈工作最活潑的時期, 教會一切活動都以祂為核心. 但第二, 第三世紀以後, 隨著教會的墮落, 聖靈卻漸漸離開, 以致完全停降了. 之後, 教會既因沒有聖靈而喪失基督的生命, 便日漸俗化, 與世界沒有分別.
在基督教教義史(也是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 2002年10月初伴版)這樣評論 “使徒時代教父的基督教概念”: 從一開始, 教會使徒持有基督教全部真理, 這是由於使徒的雙重遺產: (1) 有關基督的口頭見證, 成為起初建造教會的唯一根基; (2) 出自聖靈默示的福音性, 和使徒的著作, 為教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權威性, 無誤的準則. 然而, 使徒後期的教會顯然的並未觸及這雙重見證中所宣講的真理的深度. 雖然擁有使徒這些口頭與著作的見證, 使徒後期教父卻未完全地把握使徒的用意, 反而常混淆福音最特性之處. 比方說, 當福音被傳講成為新律法, 好行為常被視為得救的條件, 而 “惟有靠恩典得救, 信心與捨赦罪” 的真理就被虧蝕, 弄得晦暗不清了. 他們和新約作者顯著的不同點是在性質上, 而不是在程度上, 但也為傳道者與使徒的著作乃是出於神作了見證.
對於這種神學上的 “退化” 情形的解釋就是, 持有全部的真理, 並不等於人對啟示的真理也全然瞭解和明確清楚的表達方式, 這就顯明了基督教教義發展過程中, 人為的影響因素. 此外, 這個時期裡, 新曰正典獨特的宗教權威還沒有被所有的人認定. 當其他一些不同的著作得到與新約正典相等的權威地位時, 並非所有新約正典書卷都已普遍地被接受. 甚至一些使徒後期教父的作品, 如黑馬牧人書, 巴拿巴書, 革利免與坡旅甲書信等, 也有一段時間享有準正典全威的地位, 在教會聚會中被宣讀, 直到第二世紀末, 才不再被視為與正典書卷同等權威. 另外也應記得, 基督教信仰在本質上是崭新的. 它進入了一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尤其是對外邦基督徒們, 很難一下子就全然明白眾使徒所宣講的福音真理.
筆者認為, 若不是聖靈停降的話, 也不會有人為因素的影響, 上述情形就不會發生. 在福音書局裡, 我們通常會找到一本書-----神學教義發展史. 為什麼會有發展使呢? 真理不是不改變的嗎? 弗4:13-14曰: 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認識神的兒子, 得以長大成人, 滿有基督的身量,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 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 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 飄來飄去, 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猶3曰: 親愛的弟兄啊, 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 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 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 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
就像舊約一樣, 真神為了施行某些事, 暫時住在或感動某人或保守某事. 過後又因某些原因而離開. 下面三個例子可証明之:
(1) 士14:19 : 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 他就下到亞實基倫, 擊殺了三十個人,
奪了他們的衣裳, 將衣裳給了猜出謎語的人, 參孫發怒 就上父
家去了.
士16:20 : 大利拉說, 參孫哪, 非利士人拿你來了. 參孫從睡中醒來, 心裡說,
我要像前幾次出去活動身體, 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
(2) 撒上10:6 : 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 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動說話, 你要
變為新人.
撒上16:14 : 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 有惡魔從耶和華那裡來擾亂他.
(3) 撒上16:13 : 撒母耳就用角裡的膏油, 在他諸兄中膏了他. 從這日起, 耶和
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 撒母耳起身回拉瑪去了.
筆者也引用不同教派的書, 因為有一些書的確有聖靈的動工. 但值得留意的是 , 大家都引用聖經的話語, 卻得出不同的結論. 同樣一本聖經, 為何有不同的見解?
筆者不接受 “教義拒變說”. 這論點認為教會在主耶穌最終啟示時就有真理, 直至主再來之日, 這些教義不能改變的. 但像前述, 使徒相繼去世後, 所謂的真理已被爭論不休, 而分成不同派別. 就神觀來說, 已分成好幾派: 有三位一體論(Trinitarian), 能力的神格唯一論(Dynamistic Monarchianism), 嗣子論(Adoptionist), 行態論的神格唯一論 (Modalistic Monarchianism), 次位論者(Subordinationist),神體一位論(Unitarian),撒伯流主義(Sabellianism), 三神論(Tritheism), 伊便尼派(Ebionites) , 幻影派 (Docetists) 和亞流派(Arians), 亞波里拿流派(Apollinarians), 涅斯多留派(Nestorians)和歐迪奇派(Eutychians).
筆者也不認同 “教義進展論說”. 此說真神的啟示是逐漸的, 教義發展是必須的. 但神賜給我們一本聖經後, 這一本聖經, 以前現在以後都不會隨着時間而改變. 有人說, 有兩種真理, 一種是絕對真理, 不會隨着時間改變. 另一種是相對真理, 即隨着時代而改變. 據中文百科大辭典(旺文社), 真理是指知識和其本身實存的情形相一致或不違背於邏輯學法則的, 亦指不變的道理. 既是不改變的, 又何來 “相對” 的 “真理” 呢? 有人說, 三位一體論是逐漸啟示的, 但這卻違反了真理的第一個定義, 即不合乎邏輯.
筆者認為, “教義腐化說”最妥當. 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 如果教義沒腐化, 就不需要馬丁路德, 慈運理和加爾文來改教, 也就不會出現抗議宗或新教了. 為何會腐化? 因為沒有聖靈的同在!
縱觀教會歷史, 真是一齣悲劇. 起初有諾斯底派, 孟他努主義, 馬吉安主義, 諾窪天主義(Novatianisits) 和多納徒派(Donatists). 接下來就有亞流與亞他那修關於神觀的爭論, 還有图像意義爭論和 “和子” 的爭論. 後者導致教會第一次大分裂, 時為1054年7月16日, 分裂為西方天主教和東方東正教. 第二次大分裂為馬丁路得與天主教之間, 導火線為贖罪卷. 這些分出來的, 又因對聖經見解不同而分裂成更多的教派.
其中最著名的是馬丁路德與慈運理關於聖餐的爭論. 後有加爾文與Hesshusen (基督教教義史第298頁----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 關於預定論的爭論. 單單預定論就有兩種說法: 第一是墮落前預定說(supra-lapsarianism), 第二是墮落後預定說(infra-lapsarianism). 亞米紐斯對無條件的預定論表示懷疑, 而斷定人有自由, 這與加爾文主義格格不入. 於是劇烈的爭辯發生與亞米紐斯及那主張無條件的預定論的大學同事哥馬拉斯(Franz Gomarus)之間. 再者, 約翰衛斯理是屬於亞米紐斯派, 與他同工的則是威特腓德的加爾文派, 最後兩人分道揚鑣. 還有 20世紀的靈恩派與非靈恩派之對敵等等, 教會因不同觀點一而再, 再而三的分裂, 這難道是聖靈的同在與所結的果子?
除此之外, 教會也訴諸武力來解決問題. 首先是天主教的十字軍東征, 其中包括兒童十字軍. 天主教所成立的異端裁判所, 更是令人不齒. 加爾文也像天主教裁判所一樣對付重洗派, 對於反對三位一體的人更甚. 其中最 “成功” 的例子是對付塞爾维特. 不列顛簡明百科全書對塞爾维特的介紹如下
Servetus, Michael (1511? – 1553), 西班牙醫學家, 神學家. 他的觀點即疏遠了天主教徒, 又疏遠了新教教徒. 其開端是1531年發表的 “論三位一體的謬論誤”. 他在該書中攻擊三位一體, 其最重要的著作是 “聖帕吉尼譯的聖書(1542)”, 以其預言的理論聞名. 在另一些著作中, 他也質疑洗禮的有效性, 並對尼西亞信經提出批判. 後遭到加爾文的迫害, 在日內瓦被判為異端, 並被燒死在火柱上. 他對醫學做出的顯著貢獻, 在於他准確地描述了血液的心肺循環(1553).
還有血腥瑪利統治時天主教的復甦, 1572年之聖巴多羅買日的大屠殺, 1618 – 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等等. 這難道是有聖靈的同在嗎? 當然, 筆者不排除在整個教會歷史中, 聖靈曾感動某人或保守某事.
該文指出 “真”耶穌教會名稱本身就具排他性. 他們相信耶穌的身體只有一個. 既然從使徒代起, 地上成千上萬的教會走迷了, 真耶穌教會就負起匡正各教會弊病的責任. 馬丁路得改教後, 新教就分裂成許多教派, 在分裂的混亂狀態下, “沒有聖靈的啟示和引導”, 擅自曲解聖經的正意. 以出於世智的神學, 代替了原始的純正的福音. 以人意的統制, 代替了聖靈的治理. 真耶穌教會除了與各宗派不同, 也與五尋旬節系統的各教派劃清界限. 真耶穌教會使命, 就是更正各教派的錯誤, 並領導五旬節系統的教會, 促進聖靈里的和一.
據筆者所知, 真耶穌教會的 “教會” 是指信徒, 耶穌在中間為中保, 藉着耶穌, 我們才可以達到真實的那一位. 其意如約一 5:20 所說的: 我們也知道 神的兒子已經來到, 且將智慧賜給我們, 使我們認識那位真實的. 我們也在那位真實的裡面, 就是在他兒子耶穌基督裡面. 這是真神, 也是永生. “我們” 指教會, “神的兒子” 指耶穌 “, 那位真實的”即父神.
筆者認為 ,名字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真理, 而非一般教會所說的愛心. 啟2:4曰: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 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去了. 為何主耶穌要如此責備以弗所教會? 雖然以弗所教會沒有愛心, 但她還是主的教會, 祂要管教她. 老底嘉教會也一樣, 只有責備 沒有稱讚, 但主耶穌要他們回改. 就如啟3:19說: 凡我所疼愛的, 我必責備管教他. 所以你要發熱心, 也要回改. 既然屬於主的教會, 就表示她們有真理. 約14:6 曰: 耶穌說, 我就是道路 , 真理, 生命. 若不藉著我, 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筆者並非說愛心不重要. 只要有真理, 才有神的同在, 才是神的教會. 如果只有真理而沒有愛心, 神必管教. 相反的, 只有愛心而沒有真理, 她就不屬於基督. 很多其他宗教團體非常有愛心, 卻沒有真理, 他們是屬於基督的嗎?
該文指出, 這種眾醉我獨醒的表態, 反映其自義的心裡. 華神的學生表示, 如果真耶穌教會如此鄙視第二, 三世紀以後的教會, 因為他們完全沒有聖靈的同在, 那麼就應該把聖經也廢棄不用. 因為我們所遵循依從的聖經, 是第三, 四世紀以後, 由聖靈引導保守才編纂而成的. 真耶穌教會很多信仰與傳統教會或其他教派大同小異, 這些信仰當初還是由真耶穌教會所排斥的傳統教會, 付了極大的代價才傳承下來. 她憑甚麼認定只有她獨享聖靈的同在? 謝先生的大作中也引用了初代許多教父或其他宗派神學家的著述言論, 豈非自相矛盾?
真耶穌教會與其他教會的教義相同, 這也沒甚麼好大驚小怪. 因為大家都用同樣一本聖經. 壁如說, 聖經說要洗禮, 筆者認為真耶穌教會不會因為要和其他教會不同而反對洗禮. 重點是所傳的是否是全備的福音. 例如馬丁路得認為洗禮可洗去我們的罪, 但今天大多數教會都持相反觀點. 到底那一種觀點才對? 這才是關鍵所在. 還有, 如在今天說洗禮能洗去我們的罪, 肯定會被視為異端. 那馬丁路得是異端嗎? 相信大家都會否認. 對於聖餐, 馬丁路得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相信大家都不會因此而指責他是異端. 這雙重標準, 豈非自相矛盾?
關於新約聖經的來源, 我們先談舊約. 雖然我們不信猶太教, 但我們卻接受他們的聖經為舊約. 這本猶太人聖經, 是于公元90年左右在雅麥尼亞(Jamnia)開會所決定的. 既然猶太人不信耶穌, 那是否也有聖靈住在他們當中? 筆者相信, 這只是聖靈的感動及引導而已 , 並非真正有聖靈住在他們當中.
再來談七十士譯本. 新約所引用舊約聖經時, 大都來自此譯本. 但猶太人卻也把舊約次經翻譯包括在內, 這難道又是聖靈的同在所致? 很顯然的, 他們只是被聖靈感動引導而已, 人為因素也加插裡面, 聖靈並沒有住在他們裡面.
關於新約成書的資料, 筆者採用 “基督教會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和 “基督教二千年(海天書樓)” 這兩本書. 據筆者所得資料顯示, 在公元100年裡, 新約不同部份在這個時期寫成, 但沒結集, 也未界定為聖經. 早期基督徒作家(例如 波利普和伊格納修)從福音書和保羅書信中引文, 同時也從其他基督徒作品和口傳資料中引文. 保羅書信在1世紀晚期被收集起來,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于150年被收集在一起. 此外, 大量引用次經的教父是羅馬的革利免和亞歷山太的革利免. 這再一次顯示沒有聖靈的同在. 不然, 次經不會大量的被引用.
公元200年期間, 羅馬教會使用的新約-----穆拉多利經目, 所收集的經書如下: 四福音書,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帖撒羅尼前書, 帖撒羅尼加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腓立門書, 提多書, 雅各書, 約翰一書, 約翰二書, 猶大書, 約翰的啟示錄, 彼得的啟示錄, 所羅門的智慧書. 私下崇拜使用, 但不用於公開崇拜的經卷為黑馬牧人書.
與我們今日的新約相比, 缺少了希伯來書, 彼得前書, 彼得後書, 約翰三書. 多出來的是彼得的啟示錄, 所羅門的智慧書及黑馬牧人書.
公元250年, 俄利根所用的新約如下: 四福音書, 使徒行傳, 羅馬書,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後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歌羅西書, 帖撒羅尼前書, 帖撒羅尼後書,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後書, 提多書, 腓利門書, 彼得一書, 約翰一書, 約翰的啟示錄. 有爭議的經卷為希伯來書, 雅各書, 彼得二書, 約翰三書, 猶大書, 黑馬牧人書, 巴拿巴書, 十二使徒遺訓, 希伯來福音.
如與穆拉多利經目比較, 先前列入正典雅各書, 猶大書和約翰二書被刪除. 這顯示雖然有聖靈的的引導, 但人為獨自編集的成份更多. 如果是逐漸啟示的話, 早已列入正典的書卷, 應該不會被刪除. 聖靈不可能啟示此某卷書為正典後, 又改為有爭議的經卷.
公元300年, 優西比烏所使用的新約與俄利根的相同. 不過, 對約翰啟示錄的作者存疑. 有爭議但為人熟知的經卷為雅各書, 彼得二書, 約翰二書, 約翰三書和猶大書. 被排除的經卷為黑馬牧人書, 巴拿巴書, 希伯來書, 彼得啟示路和十二使徒遺訓. 值得一提的是, 原本為私下崇拜而非用於公共崇拜的黑馬牧人書, 此時也被排斥. 這再一次証明人為因素挾雜於聖靈引導中, 也間接証明並沒有聖靈的同在.
公元400年, 由迦太基公會會議確定的西部教會的新約, 已與我們今日的新約相同. 也就是說, 大約從公元400年起, 新約書卷不再改變. 這是神特別對聖經的保守. 不可與聖靈同在相提並論. 為何如此說? 極強調因信稱義的馬丁路得, 對雅各書提出質疑, 但聖經沒因此改變. 1546-1563年的天特會議, 天主教正式接受次經為正典, 這議案亦為梵諦岡第一次會議(1870)接納. 但我們的新舊約並未受其影響, 仍然是66卷. 1946年 在埃及勞梭(Luxor)以北三十哩發現的尼哈瑪地(Nag Hammadi)藏書. 都與新約有關, 但並未收入新約. 1947-56年間在死海西北昆蘭曠野之山洞的古代文獻, 包括論禮儀的, 被列為次經的, 以及啟示文學等等, 都沒有改變我們的聖經. 現今有一本摩門經, 但我們的聖經並沒把它收入為聖經的一部份. 有些教會自己翻譯聖經, 與我們的經文不同, 但我們的聖經仍然沒受到其影響. 最近所發現的猶大福音, 對於收入新約聖經, 根本沒有考慮的餘地, 雖然有很多學者說, 聖經要從此改寫! 這都表明有聖靈的保守, 人為因素影響已徹底被排斥了.
就神學來講,很多神學體系被提出來, 但都不能代替聖經. 其中有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 自由派神學(Liberal Theology). 存在主義神學(Existential Theology), 新正統派神學(Neo-orthodox Theology), 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 黑人神學(Black Theology), 當代婦女神學的模式(Contemporary Feminist Theological Models), 希望神學(The Theology of Hope), 世俗化神學(The Theology of Secularization), 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 破除神話 (Demythologization), 存有之神學(The theology of Being). 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 新基要主義(Neo-Fundamentalism),啟示神學(Apocalyptic Theology), 自然神論(Deism), 新自由神學(Neo-Liberalism), 神死神學(God-is-dead Theology), 福音派(Evangelicalism), 新福音派神學(Neo-Evangelicalism)和過程神學(Process Theology). 尤其是神死神學, 聖經並沒有隨之 “死亡”.
就哲學角度來看, 很多主義被提出來,但都曇花一現. 其中有理性主義, 經驗論, 決定論, 唯心論, 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和邏輯實證論, 還有馬克斯的共產主義 達爾文的進化論, 尼采所宣佈 “神死了”的哲學, 以及新紀元運動. 這都未對聖經照成影響, 聖經不但沒隨着潮流的變化而改變 , 卻仍舊是世上最暢銷的一本書. 這亦表示聖經蒙神的保持,人為因素以不復存在.
有聖靈引導而編成並蒙神保守的新約, 我們固然接受. 但筆者要強調的是, 有聖靈引導感動, 並非表示聖靈降臨與永遠同在. 晚雨聖靈的降臨, 才是賜給祂真正的羊群的聖靈. 聖靈保守聖經, 就好像舊約的大衛王一樣, 終身蒙神保守, 是特地針對某時某事某人.
現在來談談馬可波羅旅游中國一事. 據 “話說中國文明史” (天津古籍出版社)介紹, 馬可波羅是舉世聞名的旅行家, 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中意兩國關係史上豎起了一座豐碑. 他那 “馬可波羅游記”一書, 在中外歷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曾經在航運, 商貿, 旅游等方面, 為西方來華人士提供了很大方便, 具有重要價值.
不過, 在史學界, 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到過中國, 一直爭論不休. 懷疑者提出四個理由: (1) 在中國史書中 沒有查到一件可供參考的馬可波羅的資料; (2) “游記” 中 很多地方存在可疑的統計資料; (3) 對中國最具特色的文化產物-----茶, 漢字和印刷術, “游記”中隻字未提; (4) “游記”中的對中國地名用的是波斯叫法, 說明他可能只到過中亞的依斯蘭國家.
據 “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一書者弗郎西絲伍德(吳芳思-Frances Wood), 她傾向于認為馬可波羅可能沒有到比他家鄉在黑海沿岸和君士坦丁堡的貿易站還要遠得多的地方. 而且, 無論是意大利冰淇淋, 還是中國餃子都不是他的功勞. 但這不是說 “游記” 不再是有價值資料來源. 如果對 “游記” 的內容加於審慎的利用, 它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可以被看作是在14世紀開始流行的那一類世界地理書籍的一個范本.
歷史學家對於此事深入探討, 其目的不是要否定 “游記”的價值, 而是要找出真相. 同樣的, 一些人敢對教會傳統或歷史提出疑問, 其目的是要尋求真理, 尤其是在教派特別多的今日.
筆者接受 “教義腐化說” 及 “聖靈停降論”, 並不是要否定尼西亞會議, 馬丁路德的改教或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之大覺醒運動等等. 筆者相信這些都有聖靈的感動, 引導及保守. 只是真神有祂自己的時候, 時間一到, 便降下聖靈給祂的羊群. 如有人看法與筆者不同, 筆者也尊重他的見解, 筆者絕對不會指對方為極端或異端, 甚至做出人身攻擊.
最後與大家共勉一節經文, 即路1:3 : 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 就定意要按次序寫給你.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傳教士與教案

教案, 指來自西方的基督教, 天主教, 東正教教會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沖突事件. 據中國官方統計, 從1840至1900年, 中國各地共發生教案400餘起(教案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更進一步的說, 教案的發生是由群眾與西方傳教士及教民發生沖突, 而讓西方各國有個藉口對中國施加壓力, 甚至動武. 也因此, 滿清政府與西方各國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至此, 群眾不分皂白, 把西方帝國主義者等同於基督教或天主教而一概反對.
說到教案, 不得不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說起. 當時在歐洲發生工業革命, 以前流行的手工業, 如今改為機器生, 且生產品數量增加. 出現供過於求的現像, 故急須尋求新的市場, 而中國成為西方各國的目標. 但中國的滿清政府卻實行 “ 關閉政策”, 僅開於廣州一個港口作為通商之用, 且對外國人加於限制.
當時英國人經商是以白銀交換的, 貿易出現負差. 後來英國人想到一個辦法, 即大量向中國輸入鴉片. 滿清政府鑒於鴉片危害人民, 下令禁止鴉片入口. 但英國人卻不遵守滿清政府的禁令, 終於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 英軍進攻廣州, 接着北上 到達白河口. 道光帝一心求和, 下令撤了林則徐的職位, 並先後派琦善, 奕山為欽差大臣與英軍交涉, 和英國簽訂 “ 廣州條約”, 答應將英軍撤出廣州, 並給英國賠償. 但英國仍不可罷休, 先後攻佔定海, 鎮海. 1842年, 英軍攻佔吳淞口, 不久鎮江市失守. 滿清政府投降. 1842年7月, 中英在英艦 “皋華麗” 號上簽了 “南京條約”.
“ 南京條約” 其中一款為五口通商, 滿清政府開放廣州, 福州, 廈門, 寧波, 上海五處通商口岸, 准許英國派駐領事, 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1844年7月3日, 美國趁火打竊, 派專使顧盛到中國,威逼滿清政府簽訂 “望廈條約”. 條約共34款, 其中一款為美國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租地建樓, 設立醫院, 教堂等.
1844年8月14日, 法國公使拉萼尼,帶8餿兵船到澳以武力示威. 10月24日, 兩國政府在法國兵船 “阿吉默特” 簽訂 “黃埔條約”. 此條約共36款, 其中一款為法國享有領事裁判權. 法國與中國人或其他外國人之間發生訴訟, 中國官員均不得過問. 法國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 墳地, 且滿清政府有保護教堂的義務. 就憑這三條條約, 為傳教士打開傳教的大門. 在治外法權,下不單教會的傳教士不滿清政府管轄, 一般教民也常獲教會庇護. 部份教民又欺壓當地百姓, 地方政府因懼怕教會的治外法權, 不欲與西方人作對而未能主持公理, 結果造成教案.
1848年3月8日發生了青浦教案. 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 雒魏林 慕維廉等違反規定, 前往青浦縣傳教. . 船民圍觀洋人, 傳教士揮舞手杖打傷人, 從而引起糾紛. 11月27日, 麟桂與美國領事阿禮國簽訂協定, 將上海英租界西部邊界路(河南中路)擴展到泥城濱(今西藏中路). 這是上海英租界第一次擴充, 面積擴展到2800多畝. 滿清政府更答應麥思都等人捉拿 “肇事者”, 並革職查辦地方官,10個鄉民受刑, 賠償傳教士300銀両.
1851年的西林教案, 是因一名傳教士馬賴 為了取得內地合法地位, 不顧朝廷的禁令, 私入內地傳教. 先是擅自潛入湖南, 貴州等地. 後來又潛入廣西西林縣, 在西林開設住粥場, 免費煮粥給當地的窮苦百姓. 他利用這個機會,籠絡了大批無賴教
徒,馬子農 林八等人 組織了打手, 肆意迫害不入教的百姓.有一次, 馬賴在教堂內非禮新娘. 新郎一腳踹開馬賴, 馬賴喝令馬子農 林八打了新郎. 教堂內的親友見之, 群起攻擊. 馬賴倉惶逃走. 新娘遭此大劫, 羞愧難當, 當夜上吊自殺. 群眾遂把此事告上西林縣衙, 縣令張明鳳查明事實後, 將馬子農 林八當街處斬. 法國以馬賴事件為藉口,打出保護聖教的旗號,起戰端.英國也制造了”亞羅號”事件, 此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初,一餿100噸的中國商船 亞羅號,自廈門開往廣州, 停泊黃埔. 船上水手全是中國人, 船主蘇亞成也是中國人. 此船曾被海盜奪去, 且曾在香港英國政府領過登記證. 10月8日, 廣東水師船捕走窩藏在船上的2民中國海盜和10民有嫌疑的中國水手. 英國駐廣東領事館巴夏禮卻藉口此船曾在香港注冊, 領有執照, 硬說是英國船, 更捏造中國水師扯下船上的英國國旗, 屋侮辱了英國. 巴夏禮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立即釋放被捕嫌犯, 並向英國道歉. 然而實際情形是, 執照於1856年9月27日期滿失效. 此船被捕時, 已有6天沒掛英國國旗了. 10月10日, 葉名琛派人把非海盜的9名水手送回 亞羅號時, 巴夏禮拒絕接受. 21日, 巴夏禮發出最後通牒, 限24小時內釋放全部嫌犯, 並公開向英國道歉. 22日, 葉名琛把12人全部送回時, 巴夏禮仍然拒收, 連葉名琛送去的信也拒絕拆閱. 英法組成聯軍進攻廣州, 後攻陷大沽砲台, 且揚言進犯北京. 俄, 美公使則充當調停人,從中要脅. 結果滿清政府於1858年派人議和. 先後與四國簽訂了 “天津條約”. 其中一款是外籍傳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
1860年10月24日, 清欽差大臣奕訴與英國政府全權代表J.B. 額尔金, 法國政府全權代表J.B. L. 葛羅簽訂中英, 中法 “北京條約”..其中牽涉到傳教士的是,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 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 “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 建造自便”.
青岩教案發生於1861年3月. 巴黎外方傳教會貴州代表牧區主教胡縛理接到傳教士護照後, 以譖征服者自居, 乘花呢大轎, 鳴鑼開道上慶祝 “天津條約” 的勝利, 並前呼後擁地見巡撫和提督, 又在青岩強買民田 建造民憤. 巡撫何冠英, 田興怒向省內官吏發出一封公函, 號召驅逐天主教傳教士. 群眾焚毀晁家修道院, 殺死4名天主教傳教士. 法駐中國使臣逼迫滿清政府專員,攜中法 “天津條約” 和中法 “北京條約” 20份前往貴州張貼, 但新任巡撫韓遭拒絕. 教案發生後, 法國公使館代辦哥士耆要求賠款5000両, 被殺4人每家至少賠銀250両, 在青岩賠建教堂一座, 為被殺的4名教徒賠造富麗墳墓. 但這協議遭到胡縛理的反對, 他認為賠款太少. 法國政府也指示駐華公使,向滿清政府提出強硬要求. 正當雙方進行交涉時, 又發生了開州教案.
1862年正月元宵節, 開州夾沙群眾按照習俗,各戶捐錢搭龍燈, 龍神. 法國傳教士文乃耳以及隨從慫恿教徒,拒要要抗邀, 知府戴鹿芝下令將文乃耳及隨從吳貞湘等4名中國教徒逮捕處死. 在法國武力桐嚇下, 滿清政府於1863年處罰牽涉此教案之人, 並賠款白銀1.2萬両.
1862年發生了”南昌教案”, 傳教士羅安當憑藉 “天津條約”, 在南昌一帶作惡多端, 無理強行索賠教堂, 甚至以法國全權大臣名義命令地方官張貼傳教的佈告, 激起群眾公憤. 群眾遍貼”撲滅異端邪教”公啟等揭帖, 拆毀天主教育嬰公會和教堂. 事發後, 因滿清政府欲勾結法國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指令江西巡撫允許賠款17000銀両結案.
1862年, 重慶也發生了教案, 法國公使提出將重城內長安寺給予川東主教,改為天主堂, 遭到紳商及當地人反對. 在法方堅持下, 滿清政府乖乖就範. 1863年3月, 群眾將天主堂的真元堂及教堂所設的醫院等搗毀. 事發後, 四川總督及成都將軍立即將川東道吳鎬徹職 ,並採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 最後 法國主教范若瑟與重慶紳商于1864年達成協議,. 天主教不再要求長安寺改建為教堂, 紳商付給范若瑟15萬両白銀作為賠償..
四川也發生許多教案. 其中以西陽教案較為典型 .1865年, 張佩超 張玉光父子因對中國天主教徒欺壓鄉民, 甩率人毀壞教堂, 毆斃傳教士. 1869年2月, 因龍秀元逼迫非教民朱永秦退婚, 以群眾為一方, 教民為另一方, 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沖突. 地方官命令雙方交出武器, 群眾全交, 而教民未交. 在華人司鐸輔臣帶領下, 殺死民眾200人. 滿清政府為息事寧人, 竟賠給教會白銀3萬両, 並將群眾首領正法. 其他處以绞刑或流放.
台灣鳳山教案發生於1868年9月. 教徒莊清鳳欺壓鄉民, 群眾燒毀了鳳山幾處教堂, 驅走了英國傳教士. 英國派軍艦至台灣, 向平安城開炮, 殺死了守’將, 焚毀了兵營及火藥庫, 造成武裝流血沖突. 闽浙總督趕緊與英國談判, 結果地方官員被革職和賠款.
1868年 揚州也發生了教案. 法國天主教金式玉神父在州義閣開辦育嬰堂, 收容中國籍孤兒. 因發生瘟疫, 致使多名嬰兒死亡, 引起當地群眾猜疑. 又因該年6月1日, 戴德生在揚州租賃房物. 設立教堂. 揚州應考生員四處張貼揭帖, 要求群眾反對教會. 結果教堂被燒毀, 毆傷戴德生等傳教士數人. 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帶領兩艘軍艦前往南京, 向兩江總督曾國籓提出嚴重抗議. 曾國籓在麥華陀的武力威脅下, 將揚州知府撤職, 賠償教會損失, 並於教堂門前立碑, 伸明保護教會.
天津教案是1870年在天津所發生的一場震驚中外的教案. 1870年4 5 月間, 天津發生多宗兒童失蹤綁架事件. 6月初, 天氣炎熱, 疫病流行. 育嬰堂有3 4 名孤兒患病而死 . 社會上就有謠言說, 傳教士誘拐嬰兒, 挖眼剖心, 用于制作迷藥 .6月20日, 一明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蘭珍口供中又牽連到教民王三及教堂. 天津知府和縣令押了拐犯前往天主堂對質, 群眾則將天主堂包圍 .後來發現該堂並無王三其人. 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咆哮, 要求通商大臣崇厚派兵鎮壓群眾, 但卻得到不滿意的結果. 他就與知縣劉傑相理論, 怒而開槍 打死了知縣的樸人. 群眾激憤之下, 殺死了豐大業及其祕書西門. 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 2名神父 ,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 2名法國僑民, 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教民. 群眾也焚毀了法國領事館, 望海樓天主堂, 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堂. 破壞行動持續了3小時. 英, 法, 美等7國軍艦集結于天津 煙台一帶示威. 最後由李鴻章結案: 包括 (1) 劉傑等兩名地方官革職 (2) 判處死刑20名, 流放25名 (3) 賠款49.7萬両 (4) 崇厚向法國道歉謝罪.
延平教案發生于1874年. 事因美國傳教士在延平縣(今南平縣)強行建堂, 群眾于1875年和1876年兩度拆毀教堂, 驅逐傳教士出境. 1879年12月, 傳教士以開書店為名, 在延平開辦福音堂. 群眾前往觀看時, 傳教士竟開槍傷人, 激起公憤,再次將該 “書店” 搗毀. 閩浙總督何景在美國政府的威脅下, 對傳教士鳴槍殺人不查究, 反以賠款和懲凶結案.
1876年, 福建灾情嚴重 當地紳士造謠說, 是因傳教士欲在道山觀造洋樓而破壞風水. 群眾藉事群起, 將洋樓拆毀焚燒. 教案發生後, 教會及各方投訴 要求嚴懲凶手. 結果是知縣劉恩第, 烏石山防汛千總蒲大典革職. 毀屋的武生董經銓, 侯德忠, 林依奴等流放. 縛紹釜等人杖責. 林應霖等處事不力官員, 則摘去頂戴停官. 是為烏石山教案
濟南教案發生于1880年. 是時美國長老會傳教士莫約翰, 洪士提反等人選定濟南濼源書院附近的一塊地皮, 准備建立教堂,醫院. 莫約翰命教民劉玉亭出面購買後, 即開工興修. 當地紳士, 尤其是濼源書院的先生非常惱怒, 帶領群眾阻止工程進展. 還把劉玉亭押送府署刑責收監. 莫約翰報告給美國駐華公使安吉立, 經安吉立交涉, 劉玉亭終於被釋放. 1882年8月, 美國新任駐華公使楊約翰, 派何天爵往濟南解決此事. 滿清政府在壓力下, 終於于1884年初,以退還房價 賠償損失結案.
呼蘭教案發生于是1882年6月. 法國傳教士貢羅斯在黑龍江呼蘭縣強買民地建堂. 業主向地方官告狀, 經判決該地產應還給原主贖回. 傳教士恃強不允, 會談時竟開槍打死都統署官員一人, 並揑造 “旗兵滋事” ,告到法國公使館 .法使向滿清政府提出交涉, 以賠款3000千銀両結案.
兗州教案發生于1886年. 事與德國傳教士安治泰有關.1886年,安治泰購買了兗州城內的一處住宅, 准備作為傳教中心. 兗州是山東南部的行政中心, 孔故里阜曲和孟子故里鄹邹縣都屬它的轄區之內, 接受儒家思想較深, 紳士反教亦深. 湯誥和士紳范寶真等人組織兗州白姓, 號召城內的居民不要賣給外國人房屋 土地和食物, 不要給外國人作僕役, 並要驅逐外國人. 安治泰一到兗州, 即被群眾驅逐. 一年後 他又派人至兗州買房子, 結果被群眾拆毀了. 安治泰遂向北京法國公使李梅求援. 當初安治泰來兗州時, 德國尚未取得山東護教權, 故他是在法國人的保護下傳教的.
當德國人到護教權時, 德國公使聲稱安治泰在兗州受到欺凌, 要求 “照約保護”. 1890年, 德國領事司艮德一行人來到兗州, 堅持索取以前買惕的两處宅地. 百姓群取反對, 此事又暫閣下來.
1890年, 德國公使紳格坷又重提兗州建堂之事. 當時正逢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戰敗, 滿清政府更加服腐敗. 總理衙門輕率地表示了同意, 安治泰及隨從李世信又到兗州, 被群眾毆打. 安治泰告知紳科坷. 紳坷隨即表明, 本國政府無奈, 須設法自行保護. 在德國政府的逼迫下, 滿清政府只好妥協, 正式同意了在兗州建教堂的要求.
1886年, 重慶又發生教案. 英, 美傳教士分別在重慶鹅項玲, 涼風垭, 叢樹碑購地建教堂, 住所, 遭到民眾反對. 群眾把教堂, 教會建的醫院及住宅搗毀, 並與教民羅元義發生沖突. 事發後, 英美法公使向滿清政府大肆要挾. 滿清政府最後以處死羅元義及民眾首領2人, 以白銀贖回英美傳教士所購之地, 並向英美法教會賠償白銀26萬余两結案.
大足教案也是很有大影響的教案. 1890年8月, 四鄉白姓前往龍水鎮參加靈官廟會, 順便參觀新教堂. 法國神甫囑咐教民嚴拒. 始為口角, 繼而斗毆. 余棟臣, 余翠坪兩兄弟召集群眾搗毀教堂及教民房舍. 滿清政府連忙調兵逮捕肇事者, 並賠款5萬銀両于法國.
8年後, 余棟臣及余翠坪再次號召誅殺外國人. 1899年, 余棟臣向四川籓司請降. 滿清政府最後向法國賠償120萬両銀.
1891年發生宜昌教案.. 宜昌樂堂街的天主堂女修道院聖母堂, 正籌辦一所小型孤兒院, 准備受容20名孤兒, 並委託在教會當差吳有明負責招收十名. 當時教會 每收一名小孩 ,便當即付給家長20串錢的撫費. 同時立下字句, 寫明今後小孩受洗入教, 成人後的婚姻等均由教會負責, 家長不得干預. 這實際上是一種賣身契.
9月1日, 吳有明拐帶一名叫游臘枝的以便交差. 後來消息傳到群眾, 說游臘枝在聖母堂裏, 便向聖母堂交涉. 群情激動, 數千名群眾沖進聖母堂, 結果找到了. 群眾更加激動,紛紛沖進聖母堂, 要求修女們解釋清楚. 此時隔壁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蘇衛白見此景, 開槍打傷一人. 這更激起了群眾的不滿. 在朱金發, 趙宗雅等人帶領下, 把聖公會和聖母堂燒毀, 還搗毀英商住宅, 打傷外國傳教士. 宜掺昌教案發生後, 英 美法等國以武力同恫嚇, 張之洞將涉及人物逮捕, 分別處以笞杖和發配充軍, 並賠款17萬5千両銀子.
1891年5月12日, 一名婦女向蕪湖天主教聖若瑟堂要還幼童不果而發生糾紛, 引來人群圍觀. 此前就有謠言天主教堂拐賣兒童, 見此糾紛, 市民王光全, 傅有順帶頭焚燒教堂及外國人住宅, 並圍攻英國領事公署. 英法等國公使聯名向滿清政府抗議. 兩江總督劉坤一將王光全, 傅有順處死, 撤換蕪湖道員及知縣, 賠銀12萬6千両. 蕪湖教案以此結束
1891年湖北武穴發生教案. 兩名英國人被打死. 案發後, 張之洞將兩名英國人遺體運回武漢,妥善處理, 同時處死肇事者. 但英國方面並不滿足, 要求將圍觀哄鬧者一一拿辦. 但遭張之洞強硬拒絕.
1892年8月1日, 福建省古田縣發生了古田教案. 1892年, 江西贛人劉祥興以釘秤補碗為生,來古田創立斋教會. 他們不只抗租抗稅 ,與滿清政府對抗, 也反對傳教士. 斋教教徒襲擊了美國傳教士史葷伯和其他隨行者, 殺死11人, 焚毀房屋兩棟.
事發後的第三天, 滿清政府才公佈此案 .英美指責滿清政府起企圖封鎖消息, 與斋會同某謀幫凶,故提出強硬的抗議, 且在軍事上施加壓力. 滿清政府最後捉辦凶手, 斋教會的頭目全部被斬首, 其他教徒判無期徒刑及終身充軍. 此案就此了結.
成都教案發生于1895年. 該年5月28日, 成都民眾過端午節, 舉行擲果會. 傳教士將擲果小孩捕入教堂, 後又扣押三名交涉者, 因而激起公憤. 當晚 , 民眾將教堂及傳教士住宅焚毀 .英美法派軍艦在長江示威, 向滿清政府進行威脅. 結果四川總督劉秉博被革職, 各知縣受處分, 民眾被處死6人, 判刑17人.
1897年山東曹州巨野縣群眾與德國傳教士沖突之巨野教案, 亦稱曹州教案. 19世紀90年代, 德國從法國手裏奪得魯南德籍傳教士的保護權後, 曾于1896至1897年兩次向滿清政府租借膠州灣, 均遭拒絕. 1897年11月1日,夜刀大會惠潮現, 雷繼參等人到巨野縣磨盤張家莊教堂, 殺死德國傳教士能方濟和韓理. 與此同時, 壽張, 濟寧, 單縣, 武成等州縣, 亦發生毀堂毆逐傳教士教民事件. 11月6日, 德國海軍開到膠州灣, 佔領要隘, 城市及其他據點. 11月10日, 德國駐華公使向滿清政府提出6點要求, 其中包括 中方代建教堂3座(每座造價6.6萬両白銀), 傳教士住宅7處 (造價共2.4萬両白銀). 滿清政府全盤接受德國要求.
1898年寧羌莊稼歉收, 漢中府撥出賑濟款, 貴成漢中教區主教拔士林以教會名義向災民發放. 拔士林以賑濟款購買糧食和盐, 部份分發燕子砭. 燕子砭教堂神甫意大利人郭西德規定教民可以從優賑濟, 以此誘民入教. 教民又趁災民之危,放高利貸, 使民眾不滿.
1900年,收成稍好. 郭西德追債甚緊, 指使用人收農民糧食. 此時剛好是義和團事件發生. 民眾受其影響, 以李榮棟, 騰尚賢和楊海等人為首, 把神甫郭西德, 會長楊興隆, 侍從周雅各伯, 管賬李占螯及其子李大銀處死. 拔士林向滿清政府抗議, 是逢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滿清政府十分惶恐, 簽訂文約, 允許外國傳教士在漢中各地修建教堂, 自由傳教, 且免除教堂一切捐稅, 賠償白銀5萬両, 用以修建漢中及 燕子砭教堂 . 另罰銀4000両,在州城內修建教士公館1座, 在燕子砭為郭西德修墳墓, 建經堂. 燕子砭教案遂結束
山西教案與毓賢有關 .1900年3月, 毓賢就任山西巡撫. 在他的支持下,義和團運動在山西也如火如荼的爆發了. 太原的東央巷教堂, 大北門教堂及教會醫院皆被焚毀. 山西教案席卷全省79個州縣, 被殺傳教士191人, 被殺教民6060人.山西還被要求每年分擔庚子賠款116萬両, 也賠償山西教會損失263萬両, 並為殉難傳教士立碑.
1900年7月, 衢州民眾受義和團影響, 沖入城內四眼井 “內地會” 教堂縱火焚燒, 殺死外國傳教士. 衢州教案震驚了英美. 英國駐魯滬總領事霍必灡施加壓力, 滿清政府處罰涉及者 賠款白銀50000両, 割地10畝給教案中被殺的傳教士築墓和修建被毀教堂.
天主教衡州教案是湖南最大的一宗. 1900年, 在義和團的影響下, 衡州群眾搗毀了英國基督教堂. 中國籍神甫曾倫佐探知此事, 急速返回天主堂, 告之副主教任德高. 任德高派人去衡州求救, 衡州知府裕慶拒之不接見. 結果, 另一個傳教士董哲西 與湘南教區主教范懷德及傳教士安守仁3人被殺. 1901年, 滿清政府簽訂教案處理方法. 其中涉及傳教士的條款為: 在衡陽江東岸為范懷德, 董哲西, 安守仁3人建白石牌樓. 在衡陽堂灣地方 由地方官出資興建教堂. 各級官府應佈告全省, 保護傳教士和教民安全, 允許自由傳教, 賠償衡陽天主堂370000両銀.
綜觀上述教案, 似乎有個定律. 首先是滿清政府和外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 隨之而來的是各國傳教士的湧入, 群眾對外國及外國傳教士之不滿而與之發生沖突. 傳教士為了自保而各自向自己國家求助, 結果又引來外國武力威脅, 甚至戰爭. 戰敗的滿清政府只好妥協 .這又引起人民的不滿而又與傳教士及教民沖突. 就這樣的惡性偱環, 推波助浪, 終於釀成最大教案, 即發生於1900年之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的起源, 是由山東大刀會, 紅槍會, 義和拳, 白蓮教等在滿清政府的默許下, 由地下秘密結社轉為公開, 並打出 扶清滅洋 的口號. 滿清政府對此運動是否鎮壓, 猶豫不決, 故而保持靜觀. 義和團運動迅速發展成為一場浩大的群眾運動.
1899年, 山東省有4萬余人揭竿而起, 1900年初, 義和團運動中心轉向京都. 所在地直隸省, 又向北京和天津推進, 搗毀外國教堂, 破壞鉄路路基和電報線路.
部份義和團喪失理智, 盲目殺害傳教士`及教民. 各國對此大為恐慌, 要求滿清政府采取措施消滅義和團. 在外國壓力下, 滿清政府對義和團進行圍剿, 但效果甚微. 外國軍艦開進渤海灣, 陸戰隊隨之登陸. 英, 德, 奧匈, 法, 美, 日, 俄, 意八國聯軍由此開始.
1900年6月11日, 清兵在北京打死日駐華使館参贊杉山. 6月11日, 又打死日駐華公使凱特勒 .北京使館區被圍困56天之久.
6月 3 日,義和團開進北京與清軍一起圍攻使館區. 外國軍艦擊毀大沽炮台,後 滿清政府于6月21日向各國宣戰. 義和團運動更加廣泛地展開. 山西, 浙江, 福建, 湖北, 湖南等省以及中國東北和蒙古各地居民都紛紛起來,搗毀教堂,驅逐外國商人等等.
1900年8月3日, 由德國元帥瓦德西統領的八國聯軍進攻北京. 8月14日 攻佔北京, 使館區遂解圍.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 瘋狂地燒 殺, 搶, 掠, 世界著名的圓明園被他們搶劫一空, 並焚毀. 無辜的群眾被大規模屠殺. 滿清政府只好與各國簽訂喪權辱國的 “辛丑條約”.
其主要內容為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區, 由各國派兵駐守, 中國人不許居
住, 及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参加任何與各國為敵的主組职. 從此中國淪為一個半殖名地, 一半封建的社會.
現在來談談各個傳教士. 筆者從中文網站收集到關於傳教士的資料, 大部份都是負面的. 到底這些資料是否存有偏見, 就不得而知. 茲將傳教士的 “事業” 述之如下:
(1) 郭士立, 又譯為郭實腊, 德國基督教路得會牧師. 1831年到澳門任英國東印度公司翻譯. 當時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貿易是鴉片. 這也就是說, 他充當鴉片販子的翻譯. 他初到澳門時, 許多鴉片商人都爭著請他帶路到中國沿海去推銷鴉片, 待遇十分優厚. 1831年到1838年間 曾十次偵察中國沿海, 搜集到大量的政治 經濟 軍事情報. 這成為他參與鴉片戰爭和起草 “南京條約” 的資本. 郭士立是談判代表, 多次就條約的具體內容與中方代表討價還價. 他對中方代表極盡訛詐之能事, 取得了原訂計劃更多的特權和賠款.
在戰爭其間, 郭士立穿起了軍裝, 隨軍到各地強征糧草軍需. 1842年6月, 當英軍進上海時, 對上海早已了如指掌的郭士立, 充當海軍司令的響導, 協助指揮作戰. 7月間, 他又為英軍帶路攻至鎮江, 沖進城後 ,一路沿街燒屋和實行屠殺掳掠.
郭士立先後于1840年擔任定海縣長, 1841年擔任寧波縣長, 1842年任鎮江行政長官, 1843年至1851年任香港英國當局漢文秘書, 同時從事傳教工作.
(2) 麥都思是新教最早來華的傳教士之一. 1833年, 他到廣東接替剛去世的
中國倫敦會的創立者馬禮逊. 次年回國. 1843年移居上海, 成為最早來上
海滬定居的傳教士. 1848年因違反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擅自越上海縣界,
釀 成 “青浦教案”. 1854年, 他被派到舟山. 在英軍司令部里任翻譯 赴太
平天國天京收集情報 .
(3) 裨治文是新教美國公理會在華傳教士. 1830年. 椑治文免費乘坐販運鸦
片的船,並接受其資助來華, 從馬禮遜學漢語. 一些傳教士邀請大鴉片商
人充當對中國傳播基督教宗教團體的頭面人物. 如在廣州的 “馬禮遜教
育會”, 就讓大鴉片商顛地任會長, 另一大鴉片商查頓任司庫. 傳教士椑
治 文本人則任秘書. 1844年任公使顧盛之譯員祕書, 參加訂立 ‘夏望條
約 ‘,1855任公使麥連的譯員. 他主張用武力強迫滿清政府訂不平等條約,
以打開中國門戶 認為傳教士鷹不受中國法律約束而深入內地活動
(4) 巴拉第是俄羅斯正教在華傳教士. 他曾任第13和15屆俄羅斯正教駐北
京傳道領班修士大司祭. 他以修士輔祭身份隨第12屆俄羅斯正教駐北
京傳道修士大司祭波立卡普到北京供職, 在任職期內普升為修士大司祭
1849年率領第13屆駐北京傳道團到中國.任職期間, 曾多次向沙俄政府
提供中國在太平天國革命爆發以後的政治,經濟, 軍事情報. 1858年4月,
巴拉第趕到艦隊停靠的渤海, 向俄國公使普提雅廷匯報滿清政府的動態.
5月間, 巴拉第又到大沽向先其到達的俄國公使報告清軍在大沽口的設
防情報, 並向英軍司令報告了當時北京缺糧情況, 皇室逃跑計劃, 京津之
間軍事部署, 白河已被封鎖地方, 以及大沽設防等情報. 1856至1858年
間,參加與簽訂 “中俄瑷琿條約” .1864年,再次率第15屆駐北京道團赴華.
在任期中曾到中國東北和蒙古地區實地考察,並進行測繪與搜集情報.
(5) 文惠廉是美國新教傳教士. 1840年底轉赴澳門, 任馬禮逊學校代理校長.
鴉片戰爭爆發後 . 他借助英國侵略軍勢力, 和兵船登上廈門和鼓浪嶼,
計劃以廈門為傳教據點. 1844年被祝聖為中國怖道區主教 .1848年, 文
惠廉曾脅迫上海道台吳建彰辟蘇州以北虹口一帶為美國租界,後與英租
界合併為公共租界.
(5) 伯駕 是美國新教傳教士. 1834年1002月乘販賣鴉片的船來華, 在廣州
(6) 登岸. 不久即去新加坡學漢議文 .第二年10月,在廣州設眼科醫局. 1838年2 月21日,在販賣鴉片的壟斷主組織東印度公司的倡議下,成立了 “中華醫藥傳教會”. 伯駕為副會長, 大鴉片商顛地,查頓為終身董事. 伯駕在廣州時,是美國領事的助手.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時, 他返美向總統, 國務院,和國會竭力鼓吹美國應乘此時機參與對華作戰, 主張派專使來華簽訂不平等條約. 1842年受聘為美國談判 “望廈條約” 的特使顧盛的秘書兼譯員, 逼滿清政府接受比 “南京條約” 更為苛刻的中美 “望廈條約”, 為美國取得 “最惠國” 待遇的特權. 1847年 辭去公理會傳教士之職, 轉在美國駐華代辦. 從此步入外交界, 成為美國傳教士中出任外交官之第一人.
(7) 理雅各是蘇格蘭傳教士,漢學家. 1839年受倫敦會派遣到中國傳教. 由於滿清政府不許傳教士入境, 遂在馬六甲任英華書院院長 (1834年 該院遷香港稱神學院). 1845年, 理雅各回國 3年後和一批傳教士再次到中國,繼續在香港任神學院院長. 理雅各在香港居住30余年, 致力建立教會和培養傳教人員.
(8) 韋廉臣是英國新教傳教士. 1855年受倫敦會派遣 到上海傳教. 3年後
回國.1863年作為蘇格蘭聖經會和英國聯合長老會駐華代表來華, 住在
烟台, 1884年趁回國之便, 辦 學校與教科書委員會, 向格拉斯哥教書會
募 得巨款, 以展開基督教在華的文字宣教工作. 第3次來華後, 在烟台
漢口等地設聖經書會. 1887年在上海正式筹建同文書會, 自任總督.
(9) 樊國樑是法國天主教傳教士. 1859年到中國, 在北京北堂傳教. 1884年,
慈禧擴建中海苑囿, 要求北堂遷西什庫重建. 樊國樑與李鴻章派遣的天
津稅務司德璀琳會商, 提出新址須較北堂基址寬廣一倍等條件, 並索
取建價銀45萬両(後減至35萬両).
樊國樑與徳璀琳訂遷堂條約,並得清廷賞賜三品頂戴..後晉升主教銜, 任
北直隷教區有繼任權助理主教. 次年因交涉保定教案, 結交直隸總督兼
北洋大臣榮祿, 清廷又賜二品頂戴.清廷在樊國樑和法國公使華盛的壓
力下, 頒布 “地方官接待主教事宜” 五條, 規定外國傳教士在交涉有關民
教糾紛時的政治地位後, 返羅馬述職, 得到教廷贊揚.
1900年回到北京時, 義和團運動已在直隸中部迅猛發展. 他要求法國公
使從大沽口調遣水兵進京,保護教堂. 法 意二國士兵隨即進駐北堂 構
筑工事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 樊國樑在法國公使同意下, 指揮教徒閭進
禮王府, 慶王府, 立山府, 李蓮英住宅等處, 連續搶劫8天, 掠奪金銀珍寶
無數.

該年他以勝利者的离姿態回歐 ,被教廷譽為 “宗座衛士”; 法國政府授以
十字榮譽勛章. 1901年重返北京, 就教堂與教士墳墓等項向滿清政府勒
索巨額賠款.
(10) 戴德生是英國傳教士,是中國內地會創立者. 1853年受福漢會的派遣, 先後在上海,汕頭和寧波傳教並行醫`.1853年創立內地會. 同年發表其一部著作 “中國的精神需要和要求”, 呼旴傳教士來華傳教. 1866年 率13名傳教士再次來華. 1880至1881年先後去贛, 鄂視察教務. 1853至1905年為發 展教務而在中國內地數次長途旅行. 在義和團運動時, 戴德生所創立的內地會有58人被害 .此外,還有12名兒童. 但在運動之後的索賠過程中,戴德生主動放棄賠償要求, 即使滿清政府願意賠償, 他也不接受, 以示與不平等條約劃清界限.
(11) 林樂知是新教美國監理會傳教士. 1860年到上海, 曾以王稲治漢學 .
1863年在滿清政府辦的上海廣方言館任教司. 1868年江南制造局內設
翻譯館. 廣方言館移入局內, 他兼譯書. 1882年于上海創辦中西書院並
任監院.
(12) 狄考文是美國新教傳教士. 1863年受美國差會派遣, 攜眷來華 初次在山東登州(今山東逢蓬萊)傳教. 1864年創設供膳宿的蒙養學堂, 招收貧寒學生. 1876年蒙養學堂改稱登文會館.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他上書差會要求嚴懲義和團.
(13) 丁韙良是美國傳教士, 1850年至1860年在中國寧波傳教. 由於他熟諳漢語, 善操方言, 1858年中英談判期間, 曾任美國公使列衛廉譯員, 參與起草 “天津條約”. 1863定居北京, 並創立長老會. 1864年應邀任北京同文館英文教習. 1866年到開封考察猶太教在華遣亦. 丁韙良在聯軍鎮壓義和團時充當侵略軍的翻譯. 在義和團包圍使館時, 丁韙良搬進了英國公使大院 ,領了毛瑟槍, 參與巡邏和槍殺義和團.
(14) 李提摩太是英國傳教士, 1869年由浸禮會派遣赴華. 次年抵上海, 先在山
東佈道, 曾一度在東北地區詛查. 1877年赴山西太原主辦賑災及佈道.
他 建議 “英國有必要更多地控制主要的大學 ,主要報紙, 主要的雜誌和
一般的新讀物. 通過控制這些東西和控制中國宗教領袖, 我們就控制了
這個國家的骨頭和計脊梁骨.” 他站在西方列強的立場上支持中國的維
新運動,曾多次向張之洞, 李鴻章, 翁同龢等建議聘請英, 美人士充當滿
清政府的最高顧問.
1900年, 李提摩太到美國紐約 波士頓, 華盛頓及紐約州等地發表演說,
會見美國要人 ,請求美國干涉正在中國興起的義和團運動, 為美國出兵
到處游說. 義和團運動後, 他提出由列強主组織一個半為中國人半為外
國人的 “聯合中央內閣”.
(15) 李佳白是美國傳教士. 1882年奉美國長老會之命赴華, 在山東烟台, 濟南等地傳教 .1887年,李佳白在山東盜買了一片土地. 當時業主尚在獄中.他不經地方官的同意 ,親自帶了一幫人, 于11月8日強行沖入該址,把原住戶驅走, 佔領了那塊地方. 後來由業主家屬上訴時, 美國駐華公使田貝竟出面干涉. 終於在1889年迫使地方官將濟南城外一塊比李佳白強佔的產業更大的土地撥給他,作為補償交換. 1892年,李佳白回國. 二年後辭去長老會工作,再次來華, 籌辦尚賢堂 .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 李佳白充當美國侵略軍翻譯.
(16) 孟振生是法國遣使會傳教士. 在”北京條約” 起草過程中, 任北京天主教教區管理人. 他利用他為法國代表團擔任翻譯和文件起草人的機會, 又擅自塞進傳教士可在各省租買田地的內容 “北京條約” 于1860年10月20日簽訂. 中法雙方商定以法文本為標准文本 其中第六款原文是 “按照1846年10月20日道光皇帝發的上諭, 凡在禁教中被沒收之基督徒的宗教和慈善事業, 均應通過法國駐華公使發還業主. 中國政府應將它們連同其他附屬建築一并交給法國公使”. 孟振生在條約中文本上將上面文字譯為 又將前謀害奉天主教者之時所 允之主堂, 學堂, 墓墳, 田土, 房廊等件應賠還, 交法國駐扎京師之欽差大臣, 轉交該處奉教之人.
已后, 又山賞擅自添加了一句法文本上沒有的關鍵性文字, 即 “并任法
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 這一句話使外國傳教士獲得了在
中國任何地方租買土地和蓋房的特權, 為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內地霸佔地
產, 遍設教堂提供了條約根據和護身符, 並成為后來各地發生民教糾紛
及引起教案的嚴重隱患
(17) 羅伯濟是法國天主教南京的主教, 鴉片戰爭時, 當英國今侵略軍打到上
海時, 他多次喬裝中國人, 夜間乘舢舨船到 “皇后” 號軍艦去見英軍司令
璞鼎查, 向他報告南京教區及中國的軍事, 政治情報.
(18) 衛三畏是美國傳教士. 1858年英, 法, 美,俄等四國專使率領兵艦聯合北上,
進駐白河口, 直逼天津. 聯軍決定對中國發動突然襲擊之前, 美國冒充調
解人, 商定派傳教士衛三畏和丁韙良去同直隸布政司錢忻舉行談判, 制造
假象. 5月20日, 聯軍出其不意地向大沽炮台發動猛烈進攻.衛三畏也協
助美國簽訂比 “南京條約” 更為苛刻的中美 “望廈條約”, 為美國取得了
“最惠國” 待遇的特權. 1858年的 “天津條約”, 衛三畏使用威嚇手段,把
“寬容條款”塞進”天京條約”,致使外國傳教士及中國教民享有特權. 如果
他們犯法, 可以不受中國法律制裁.
(19) 明恩浦是美國公理會傳教士. 在2月17日的 “字林西報” 發表介紹義
和團的文章, 結論是: “ 應該坦白地告訴北京政府, 單單講好話的時期肯
定是已經過去了, 今後必須采取相應行動………除非現在就采取強硬的
和一致的對策, 變亂一定會發生, 正象任何勢必發生的事情一樣. 關心防
止變亂的有關人士, 必須采取相應的行動. 明恩浦也借華北公理會舉行年
會時, 跑到北京東交明巷的外國使館, 與丁韙良等一起對抗義和團.
(20) 胡縛理是法國的貴州主教. 他于1861年收到依據 “天津條約” 而獲得到
傳教護照, 決定大肆慶祝, 組織外國傳教士和教民 舉行大規模遊行, 並乗
巡撫專用的紫呢大轿, 前往拜會貴州巡撫和其他高級官吏. 這種舉動自然
引 起中國官紳的極大反感 .1895年,法國公司要求對待主教 “均與省垣頭
品大吏平等 ,待傳教士, 亦如敬重有德望之先達”. 這樣的要求, 只會使地
方官員更加厭惡外國傳教士.
(21) 馬賴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神甫 .他曾多次前往貴州 ,通過當地教民與
黔桂的 “綠林” 拉關係 希望以此來擴大自己的勢力, 左右地方紳士及官員,
而 “ 綠林”們也想依靠馬賴的庇護 .1856年, 由于馬賴的種種惡行, 被當地
百姓告到官府. 知縣張鳴鳳秉公執法, 將馬賴處死. 法國藉此事件挑起戰
端, 並希望此舉即能進行海外殖民擴張, 又能獲得國內天主教的支持.
筆者也收集到一些評論. 茲將其摘錄如下, 並將筆者本身的看法列下 :
在 “請你來陪審員 ---- 楊州教案140年周年紀念”一文的作怎者如此說: 凡是因為租賃房產引起的教案,幾乎千篇一律地以 ‘強賃’ 囫圇謂之, 卻又只字不提 ‘強賃’ 的細節與過程. 筆者並不否認在那個屈辱的年代有過 ‘強賃’ 的案例, 但這並不表示所有的涉外租賃都屬 強賃”.
筆者本身的看法是, 根本沒有所謂 “強賃” 或 “不 強賃” 的問題.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章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已. 其意是說,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 醜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為甚麼會有 “按公平定議租地蓋房等等” 置入條約中? 理由很簡單, 因為中國人不願租賃給外國人! 換句話說, 先有了 “不欲租賃”, 才有 “按公平租賃” 的條約出現. 更進一步說, 在 “天津條約” 簽訂之前, 出租不出租之權在於中國人. 但 “天津條約”簽訂後, 中國人不可以說 “不”. 如果說 “不 “的話, 可能[引發教案及戰爭, 甚至引來滿清政府的鎮壓, 以示其遵守條約. 當時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 “來者不拒”, 另一種人是 “暴徒” (外國人如此稱之). 對中國人來說, “強賃”與”不強賃”根本沒有分別. 當然, 筆者也不否認中國人有自尊自大的心態.
中英 “天津條約”的第九款曰: 英國人民准聽持照前往內地各處游历, 通商. 執照 應可隨時呈驗, 無頋訛放行. 雇船, 雇人, 裝運行李, 貨物, 不得攔阻. 如其無照, 其中或有訛誤, 以及有不法情勢, 就近送交領事官懲辦, 沿途只可拘禁, 不可凌辱. 如通商各口有出外遊玩者, 地在百里 期,在三五日內, 毋庸請照. 惟水手, 船上人等不在此列, 應由地方官會同领事官, 另定章程, 妥辦彈壓..惟于江寧等處, 有賊處所, 候城池克復之後, 再行給照..
第九款並沒給 “內地: 下定義, 該作者關於 “內地”的概念, 想必是他自己的看法而已.
第十二款曰: 英國人民 在各口並各地方意欲租地蓋房, 設立樓房, 禮拜堂, 醫院, 墳墓, 均按民價照給, 公平定議, 不得互相勒索.
如前所述, 雖說是”公平定議”, 但若中國人不欲讓外國人蓋屋, 英國就有很好的理由說百姓違反了 “公平定義”. 所謂的 “公平” 是否指中國人可以拒絕? “不得互相勒索” 已經暗示非租不可!
該作者又說, 這樣一個龐大的計劃, 如果沒有合法的外交規定作為後盾, 是不可能的……..戴德生一行, 定居揚州 的法律根據在于同一條約的第十二款 ,英國僑民可以在各口並各地方, 按 公平定議, 租地蓋屋, 設立棧房, 禮拜堂, 醫院, 墳墓.
筆者要問的是, 這個 “合法的外交規定” 是怎樣得來的? 答案是通過戰爭而得來的. 而這場戰爭卻是不義的戰爭.
“聖經新約約翰福音”第16章36節曰: 耶穌回答說, 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我的國若屬這世界, 我的臣僕必要爭戰, 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 只是我的國不這世界.
這裏非常很清楚的告訴我們, 基督徒應與政治畫線分明, 兩者不可混淆. 筆者非指基督徒不可參政. 政治只是一種工具,用來統治國家, 無所謂的好與壞.
“聖經新約提摩太前書”第6章10節曰: 貪財是萬惡之根. 有人貪戀錢財, 就被引誘離了真道, 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錢財不是惡, 不擇手段謀財, 這才是萬惡之根.
“聖經舊約箴言”第10章2節曰 :不義之財,毫無益處. 惟有公義, 能救人脫離死亡.
同樣的, 這 “合作的外交規定”是公義的嗎? 能救人脫離死亡嗎? 還是不擇手段, 導至許多人流血死亡而得來的? 作為一個基督徒, 該不該以此作為後盾?
該作者指出, 古今中外, 不論是匈奴與漢朝的和親, 還是南宋與金的和約, 城下之盟,從來沒有平等過. 雖然不平等, 仍具有法律效應. 孤立地強調這些條約的不平等, 並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正視歷史.
跟據中文百科大辭典(旺文社), 歷史是 人類過去的活動記錄 ,又分為狭義與廣義兩種. 狭義的歷史指文字發明與以後的記载. 廣義的歷史則是指人類歷史, 無論史前, 史後的遺跡而言. 為甚麼要記載呢? 筆者認為,歷史是一個借鏡, 讓我們瞭解過去, 勿再重犯過去的失誤. 總之, 這段歷史, 不管誰是誰非, 畢竟與基督教和天主教有關. 作為一個傳教士甚至基督徒, 都應該引以為鑑, 不可忘記這些教案. 我們更應把這些經歷, 世世代代傳下去, 好叫我們的後代 也記取這一教訓.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第10章2節曰: 並要叫你將我向埃及人所作的事, 和在他們中間所行的神蹟, 得以傳於你兒子和你孫子的耳中, 好叫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
“聖經舊約出埃及記”第13章8節曰: 當那日, 你要告訴你的兒子說, 這是因耶和華在我出埃及的時後為我所行的事.
“聖經舊約申命記”第6章20及21節曰: 日後你的兒子問你說, 耶和華我們的神吩咐你們的這些法度, 律例, 典章, 是甚麼意思呢? 你就告訴你的兒子說, 我們在埃及作過法老的奴僕, 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
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 這是極為不光彩的事. 神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 是一件極其榮神耀人的事. 神說得很清楚, 以色列人及其後代都必須知道這些事.
該作者繼續指出: 身為弱勢國家, 既然以條約換取和平, 明智的選擇,便是嚴格執行這些協議, 同時奮發圗強, 爭取時間改革和發展自己. 用陽奉陰違的辦法,顯然只是自自欺欺人的駝鳥政策, 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當時的國際地位.
筆者認為, 以當時中國的情況, 根本無法 “爭取時間改革和發展自己”. 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 “,1860年至1890年的”洋務運動”, 1894年的 “甲午海戰”, 1898年的 “戊戌 “ 都証明了這一點.
至於這些條約怎樣被廢除的呢? 筆者所收集到的資料 ,大致上是這樣: 首先是蘇維埃俄國的十月革命後, 於1917年11月下旬, 就開始公佈和廢除沙俄在中國的特權, 取消中俄不平等條約. 1924年5月3日, 蘇中雙方政府簽訂了 “中俄解決縣案大綱協定”, 即 “中俄協定”. 協定規定 廢除原沙俄政府同中國訂立的一切公約, 條約, 協定, 議定 及合同等等
. 1917年, 德國和奧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 1928年2月1日, 南京國民政府發表 “修改” 不平等條約宣言. 6月25日, 簽訂了 “整理中美兩國關稅關係之條約”, 接着又與德, 挪 ,荷 ,瑞, 英, 法等國簽訂了”稅關條約”, 並公佈了 “關稅稅則條解”, 同時收回了上海公供租界的會審公解, 取消了比利時在天津的租界, 英國在威海衛的租借地..
當第二次大戰爆發時 ,中國與意日為交戰方. 為了維持同盟的穩定, 中美, 中英簽訂新約, 其內容包括: (1) 廢除各國不平等條約規定的領事裁判權. (2) 廢除各國不平等條約的通商口岸與商埠. (3) 廢除 “辛醜條約”規定的允英美在華的駐兵權 和使館權 .(4) 廢除英德在借款規定給予英國人長期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職責. (5) 廢除英國在天津和廣州的租界及其特權. (6) 廢除各國在華貿易權及內河航行權. (7) 取消上海, 廈門的公共租界及其特權. (8) 有關影響中國主權而新約尚未涉及的問題, 則按國際公法和國際慣例會商解決.
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失去他們的特權地位. 1946年, 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 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在 “傳教士在明清中國的境遇”一文中的作者談到關於傳教士是否進行情搜集情報活動, 要分兩方而言. 一方面若在戰爭期間, 傳教士收雇于入侵的軍隊成為情報官 ……惟是此時期他的身份是情報官, 而非傳教士. 他不是以傳士的身份去搜集情報, 故此我們也不能說搜集情報的活動與傳教有直接關係.
筆者認為, 個人 品德不可隨着身份的改變而隨之改變 .”聖經新約提摩太前
書”第3章2至5節曰: 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 只作一個人的丈夫. 有節制, 自守, 端正, 樂意接待遠人, 善於教導, 不因酒茲事, 不打人, 只要溫和, 不爭競, 不貪財, 好好管理自己的家, 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 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第7節又說, 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 恐怕被外人毀謗, 落在魔鬼的網羅里.
傳教士也應該如此, 不可因為身份改變而去掉以上所說的品行. 因為身份改變了, 他們仍舊是基督徒. 不管是監督, 傳道, 傳教士 或一般基督徒, 都應有上述品德,
更何況這是一場侵略的戰爭, 是不義之戰. 那一方打贏或打輸, 肯定會流很多血.
“聖經舊約創世記”第4章10節曰: 耶和華說, 你作了甚麼事? 你兄弟的血, 有聲音從地里向我哀告. 流人血的, 神必追討.
“聖經舊約申命記”第19章10節曰: 免得無辜之人的血流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的地上, 流血的罪就歸於你.
關鍵不在於身份的轉變. 不管是傳教使士的身份, 或親情報員的身份, 他們也直接或間接流了別人的血.
該作者又說, 第二方面, 若這個指責是泛指在平常日子, 傳教士編寫文章, 出版刊物……..目的純粹是為了傳教的方便……..吸引更多后繼者投身在華的傳教事業而已. 這些資料即或可以用為侵略中國的參考, 作者不應該要對讀者如何使用他的作品負責.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8章4至13節曰: 論到吃祭偶像之物, 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 也知道神只有一位, 再沒有別的神. 雖有稱為神的, 或在天, 或在地 (就如那許多的神, 許多的主), 然而我們只有一位神, 就是父. 萬物都本於他, 我們也歸於他. 並有一位主, 就是耶穌基督. 萬物都是藉着他有的, 我們也是藉着他有的. 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 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 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 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 也就污穢了. 其實食物不能教神看中我們, 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 吃也無益. 只是你們要謹慎, 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 若有人見你有知識的在偶像的廟里坐席, 這人的良心若是軟弱, 豈不放膽去吃那祭偶像之物麼? 因此, 基督為他死的那軟弱弟兄, 也就因你的知識沈淪了. 你們這樣得罪弟兄, 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所以, 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 我就永遠不吃肉. 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同樣的, 這些資料,猶如吃偶像的食物. 能幫助傳教, 也能幫助侵略軍. 這不僅僅使中國基督徒陷入尴尬之境,甚至絆倒軟弱的弟兄. 若傳教士所刊登的刊物 能叫侵略軍侵略中國,傳教士們就不該出版或刊登這些資料. 總之, 傳教士們應該瞭解自己的一舉一動 會給別人甚至一個國家帶來甚麼影響及結果, 而非不擇手段的來傳教.
該作者如此云, 我們只要強調一點, 傳教士在帝國主義侵華和訂不平等條約過程中 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不大, 主要是在語言翻譯方面. 他們並非不可或缺的人物.
筆者認為, 既是 “並非不或卻缺的人物”, 那為甚麼這些傳教士還要當翻譯員? 他們大可拒絕他們國家的委任.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6章12節曰: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凡事我都可行, 但無論那一件, 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0章23節曰: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凡事都可行, 但不都造就人.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0章31節曰 :所以,你們或吃或喝, 無論作甚麼, 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傳教士們這樣作, 對他們傳教事工有益處嗎? 有造就人嗎? 有榮耀神嗎?
該作者說, 傳教士為了取得合法居留中國地位, 被迫加入外國在華的機構工作. 這些機構包括了半商業性質的東印度公司, 也包括外國駐華的外交和商務的官方代表.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0章21節曰: 你們不能喝主的杯, 又喝鬼的杯. 不能吃主的筵席, 又吃鬼的筵席.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第6章14和15節曰: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 不要同負一軛. 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 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 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 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
傳教士應該很清楚, 他們的國家是在霸佔別人的地方. 他們要麼效忠自己的國家, 要麼做個真正的傳教士和基督徒.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6章24節很清楚的說: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 愛那個; 就是重這個, 輕那個. 你們不能又事奉神, 又事奉瑪門. 這個瑪門, 就是傳教士各自的國家.
該作者繼續說, 他們認為 ,鴉片戰爭是基督教國家與敵基督之戰, 並且, 整場戰爭之所以發生, 實完全基于中國人愚昧無知, 狂妄自大,並且抗拒福音所導致的. 所以戰爭彰顯了神在中國的主權, 他們視侵略中國為執行神的旨意.
中國人愚昧無知, 狂妄自大, 這點筆者同意. 但現在是恩典時代, 不是律法時代. 在律法時代, 神直接介入人類歷史, 並立即審判某一人或某一族. 恩典時代卻不同, 神只是間接透過聖靈與禱告和各人交通, 是單獨的一個人, 而不是群體的. 而且神的審判是在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刻. 在人活着的時候, 神只是依着個人的行為賞罰各人及試探各人. 聖經從未說過, 在恩典時代, 神要某一群體替神展開聖戰及審判另一群體. 所謂侵略中國為執行神的旨意, 等於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回到律法時代. 這點傳教士應該比別人更清楚.
“聖經新約羅馬書”第5章20節曰: 律法本是外添的, 叫過犯顯多. 只是罪在那里顯多, 恩典就更顯多了.
“聖經新約羅馬書”第6章1和2節曰: 這樣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仍在罪中, 叫恩典顯多嗎? 斷乎不可! 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 豈可仍在罪中活着呢?
這些基督教國家及傳教士 ,難道不知本身是在罪上死了的人, 而不可仍在罪中活着?
最後, 筆者以幾節聖經經文與讀者分享:
(1)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10 章11至14節曰: 你們無論進那一城, 那一村, 要打聽那里誰是好人, 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 那家若配得平安, 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 若不配得, 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 凡不接待你們, 不聽你們的話, 你們離開那家或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
(2)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15章13至14節曰:耶穌回答說, 凡栽種的物, 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 必要拔出來. 任憑他們吧, 他們是瞎子领瞎子, 兩個人都要掉在坑里.
(3) 聖經舊約申命記第32章13至14節曰: 他們失腳的時候, 伸冤報應在我, 因他們遭灾的日子近了. 那要臨在他們身上的,必速速來到. 耶和華見他百姓毫無能力, 無論困住的, 自由的, 都沒有剩下, 就必為他們伸冤, 為他的僕人後悔.
(4) 聖經新約羅馬書第12章12至20節曰 :不要以惡報恶. 眾人以為美的事, 要留心去作. 若是能行, 總要儘力與眾人和睦. 親愛的第兄, 不要自己伸冤. 寧可 讓步, 聽憑主怒. 因為經上記着說: 主說, 申冤在我, 我必報應.
(5) 聖經新約彼得前書第3章14節曰: 你們就是為義受苦, 也是有福的. 不要怕人的威嚇, 也不要驚慌.
(6) 聖經舊約以賽亞書第29章13節曰: 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 心卻遠離我. 他們敬畏我 ,不過是领受人的吩咐.
(7) 聖經新約歌羅西書第4章25節曰: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 主不偏待人.
(8) 聖經新約彼得前書第4章17節曰: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 若是先從我們起首, 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
(9) 聖經新約啟示錄第21章12至15節曰: 我又看見死了的人, 無論大小, 都站在寶座前. 案卷展開了, 並且另有一卷展開, 就是生命冊. 死了的人,都憑着這些案卷所記載的, 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 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 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 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里,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 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Yahid and Yahad

在"三一神論"( 中國與福音出版社) 第83 頁如此云: 聖父, 聖子, 聖靈之間的合一, 不是單獨個體冷酷的"一"; 是有溫暖愛情彼此相交的"一". 在希伯來文中的字是yahad, 聖父, 聖子, 聖靈之間的合而為一的"一" 是一個本質的一. 是創造者之間不同位格的合一. 另外一個字是yahid, 是單獨, 冷酷的, 冷冰冰的一, 與人沒有關係的"一", 這個不是三位一體 所用的字; 但在12世紀時被提出來使用,所以從12世紀一直到現在, 這七 ,八百年, 猶太人完全沒有辦法瞭解三位一體. 因為他們被這個字yahid害死, 他們不回到聖經,而用yahid來描寫上帝的獨一, 冷冰冰, 單獨的個體, 沒有愛的一是個"單獨的一", 而不是"相合的一". 但是聖經告訴我們: 以色列啊! 你要聽, 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上帝. 這個"獨一"是用yahad.. 當聖經告訴我們: 二人成為一體 的時候, 那個"一"是yahad.
在網上有一篇名為The Trinity of God的文章, 該作者如此寫到:
Echad, meaning a compound unity, several composites which make a whole or a combine “I”. We can define this word's usage in passages such as:
Genesis 1:5 : And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 and the darkness he called Night. And 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 the first (echad) day.”
Echad is also found in Genesis 2:24 where we read:
Genisis 2:24 : “Therefore shall a man leave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 and shall cleave unto his wife: and they shall be one (echad) flesh.”
Echad is also used of God in Deuteronomy 6:4 and in many other passages that refer to the compound unity of the Godhead. When we compare Echad as used in other passages to Deuteronomy 6:4, we see that God is not an absolute One but a compound unity. This unity is made up of three Persons. Just as Day is made up of evening and morning, and one flesh is made up of man and wife, the Godhead is composed of Father, Son, and Spirit.
上述兩篇文章相同 把yahad (echad) 當為"合一" (compound unity). 到底這個字的意思是甚麼? 讓我們來看看幾本聖經字典:
(1) The New Strong's Concise Dictionary of Bible Words
此字Strong 編號為259(yahad): a numeral from 258; properly united, ex. One; or (as
an ordinal ) first. KJV 譯為 a , alike, alone, altogether, any, anything, apiece, a certain, each one, eleven, every, few, first, highway, a man, once, one, only, other, some, together. 258註釋為:perhaps a primitive root; to unity, ex. (figuratively) collect (one's thoughts).KJV 譯為 go one way or other. 整句譯文為 Ezek 21:16 : Go thee one way or other, either on the right hand, or on the left, whithersoever thy face is set.
(2) The Stongest Strong's Exho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259: (adjective numeral); one; a certain one; first. 此字在KJV中譯為one 681 次, a 60次, first 37 次, another 35 次, other 31次, any 15次, once 11次, certain 9次, each 8次, every 7次, some 7次, an 5次, alone 4次, every one 3次, few 3次, somewhat 3次, only 2次, apiece 1次, at once 1次, each man 1次, man 1次, one manner 1次, one thing 1次, the 1次.
上述兩本字典告訴我們,yahad只是單純的一, 亦可譯為few等等. 列舉幾個例子:
Gen 2:21 : And the Lord God caused a deep sleep to fall upon Adam, and he slept; and he took one of his ribs, and closed up the flesh instead threof;
亞當的肋骨, 難道是 相合的一 嗎?
Gen 2:24 : Therefore shall a man leave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 and shall cleave unto his wife: and they shall be one flesh.
這裡所謂的one flesh, 是可以被分開的.
Da 11:20 : Then shall stand up in his estate a raiser of taxes in the glory of the kingdom: but within few days he shall be destroyed, neither in anger, nor in battle.
A few days 是由幾天組成的. 換句話說 , 是由分別不同的一天聯合起來, 而這個 "聯合"是各自可以分為一天的.
這些"聯合的一", 不像主張三位一體的人所說的, 即三個位格在本質上是不能被分割的.
(3) 聖經原文字典
其字義為一, 一樣, 一個, 第一, 單一, 一致的. 和合本譯為一654次, 每42次, 這23次, 一隻21次, 一個20次, 那13次, 一樣11次, 各10次, 同10次, 初一5次, 元5次, 一個人5次, 第一個2次, 第一行2次 別2次, 共2次, 一塊2次, 一棵2次, 一件2次, 頭一1次, 獨一1次, 斉1次, 盡1次, 幾1次, 這個人1次, 這個1次, 第一道1次, 第一1次, 特1次, 個1次, 相同1次, 長1次, 孤單1次, 孤身1次, 些1次, 立1次, 正1次, 一條1次, 一位1次, 總共是855次.
(4) 聖經原文串珠註解
此字編號為0023, 字義頭一. ' 頭一' ( 創1:5); 原文字義是數字之一 ,每一, 唯一, 第一, 一次等意思. 七十士譯本將Hebrew 0259 多譯成Greek 1520..Hebrew 0259 在七十士譯本以Greek 1520表達. Greek 1520 在新約中譯為一(太5:18); 七十士譯本與新約中此字強調用法是' 同一個'. 例 : 創11:1 的 "都是一樣", 利22:28的"同日", 路12:52的"一家", 羅15:6的"一口"等.
(5) New International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 Exegesis (Volume 1)
此字GK編號為285. 其意為 (ehad), construct (ahad), adjective one (cardinal number),first (ordinal number), each, a certain, only, once, first, a few. 其意大致上可以分為六種:
(I) Joshua 12:9 : the king of Jerico one; the king of Ai (near Bethel) one;
12:10 : the king of Jerusalem one; the king of Hebron one;
12:11 : the king of Jarmuth one; the king of Lachish one;
12:12 : the king of Eglon one; the king of Gezer one;
12:13 : the king of Debir one; the king of Geder one;
12:14 : the king of Hormah one; the king of Arad one;
12:15 : the king of Libnah one; the king of Adullam one;
12:16 : the king of Makkedah one; the king of Bethel one;
12:17 : the king of Tappuah one; the king of Hepher one;
12:18 : the king of Aphek one; the king of Lasharon one;
12:19 : the king of Madon one; the king of Hazor one;
12:20 : the king of Shimron Meron one; the king of Acshaph one;
12:21 : the king of Taanach one; the king of Megiddo one;
12:22 : the king of Kedesh one; the king of Jokneam in Carmel  
one;
12:23 : the king of Dor (in Naphoth Dor) one, the king of Goyim in
Gilgal one;
12:24 : the king of Tirzah one; thirty one kings in all
上述所列出的每一個王, 全被約書亞和以色列人所擊殺. 這每一個王 , 難道是Compound unity 的人嗎? 或許有人說, 這些王不是全都由靈, 魂, 體組成. 這不是compound unity 嗎? 讓我們看看下列經文:
創3:19 :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 直到你歸了土. 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 你本是塵土, 仍要歸塵土.
伯34:19 : 他若專心為己, 將靈(GK8120)和氣收歸自己.
箴 23:14 : 你要用杖打他, 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原文作魂soul, GK5883), 免下地獄.
太10:28 : 那殺身體的,不能殺靈魂(原文作魂, soul, GK6034)的, 不要怕他們. 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同上)都滅在地獄裏的, 正要怕他.
彼一1:9 : 並且得這著你們的信心的果效, 就是靈魂, (原文作魂,soul, GK6034)的救恩.
此處我們得知人死後, 身體歸回土, 靈被神收去, 魂則下地獄或上天堂. 這也就是說, 一個人死後, 靈, 魂, 體是可以分開的, 並不是永遠的合一 .
(II) Gen 1:5 : And there was evening, and there was morning-the first day.
Gen 8:13 : By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Noah's six hundred and first year, the water
had dried up from the earth.
Exod 40:17 : So the tabernacle was set up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in the secon year.
2 Chron 29:17 : They began the consecration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and by the eighth day of the month they reached the portico of the Lord.
此處的yahad是指第一(the first), 而非compound unity. "第一"和"相合的一"畢竟不同. 但主張三位一體的人硬把第一說成compound unity.
(III) 2 Kgs 3:11 An officer of the king of Israel answered, “Elisha son of Shaphat
is here. He used to pour water on the hands of Elija.
2 Kgs 6:12 : “None of us, my lord the king,” said one of his officers,” said one of his offices, “ but Elisha, the prophet who is in Israel, tells the king of Israel the very words you speek in you bedroom.”
2 Kgs 4:22 : “Please send me one of the servants and a donkey so I can go to the man of God quickly and return.”
Isa 51:2 : look to Abraham your father, and to Sarah, who gave you birth . When I called him he was but one, and I bless him and made him many.
Josh 23:10 : One of you rout a thousand because the Lord your God fights for you, just as he promised.
1 Kgs 8:56 : Not one word has failed of all the good promises he gave through his servant Moses.
Isa 4:1 : In that day seven women will take hold of one man and say, “We will eat our own food and provide our own clothes; only let us be called by your name, Take away our disgrace!
Ps 14:3 : All have turned aside, they have together become corrupt; there is no one who dose good, not even one
Ps 14:3 : All have turned aside, they have together become corrupt, there is no one who does good, not even one.
Eccl 7:28 : while I was still searching but not finding – I found one upright man among a thousand, but not one upright woman among them all.
從上述經文, 可知所謂的"一",只是單純的"一" 並沒有所謂的
"相合的一".
( IV ) Gen 44:27-28 : “Your servant my father said to us, 'You know that my wife
bore me two sons. One of them went away from me', and I said, ' he has surely been torn to pieces'. And I have not seen him since.
Deut 21:15 : If a man has two wifes, and he loves one but not the other, and both bear him sons but firstborn is the son of the wife he does not love,
Zec 8:21 : and the inhabitants of one city will go to another and say, “ Let us go at once to entreat the Lord and seek the Lord Almight. I myself am going.”
Gen 2:24 : For this reason a man will leave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be united to his
wife, and they will become one flesh.
Gen 11:1 Now the whole world had one language and a common speech.
Gen 11:6 : The Lord said, “If as one people 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 they have began to do this, then nothing they plan to do this, then nothing they plan to do will be impossible for them.
Exdo 24:3 : When Moses went and told the people all the Lord's words and laws, they responded with one voice, “Everything the Lord has said we will do.
Judg 20:1 : Then all the Israelites from Dan to Beersheba and from the land of Gilead came out as one man and assembled before the Lord in Mizpah
Ezra 3:1 : When the seventh month came and the Israeslites had settled in their towns, the people assembled as one man in Jerusalem.
Exdo 12:49 : The same law applies to the native-born and to the alien living among you.
2 Sam 12:1 : The Lord sent Nathan to David. When he came to him, he said, “ There were two men in a certain town, one rich and the other poor.
Judg 21:3 : “O Lord, the God of Israel,” they cried, “why has this happened to Israel? Why should one tribe be missing from Israel today?”
1 Kgs 11:13 : Yet I will not tear the whole kingdom from him, but will give him one for the sake of David my servant and for the sake of Jerusalem, which I have chosen.
Hos 1:11 : The people of Judah and the people of Israel will be reunited, and they will appoint one leader and will come up out of the land, for great will be the day of Zezreel.
Ezek 34:23 : I will place over them one shepherd, my servant David, and he will tend them; he will then tend them and be their sheperd.
Ezek 11:19 : I will give them an undivided heart and put a new spirit in them; I will remove from them their heart of sone and give them a heart of flesh.
上面經文的yahad都有一共同點, 即描寫多人, 其他事物或東西中的"一". 既然是在多數裡面的"一", 又怎會是"相合的一"呢? 讓我們再看回上述的經文, 留意下列句中的情形:
Gen 44:27-28 : one of them
Zech 8:21 : inhabitants of one city
Gen 11:6 : one people 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 they have began to do this,
2 Sam 12:1 : two man ia a certain town, one rich and other poor
Judg 21:3 : one tribe be missing from Israel
Hos 1:11 : and they will appoint one
Ezek 34:23 : place over them one shepherd
Ezek 11:19 : give them an undivided heart.........their heart
Deut 21:15 : he loves one but not the other
Gen 2:24 : they will become one flesh
Gen 11:1 : one language and a common speech
Exdo 24:3 : they responded with one voice
Ezra 3:1 : the people assembled as one man
Judg 20:1 : All Israelites ......came out as one man
Exdo 12:49 : The same law applies.......among you
1 Kgs 11:13 : not tear the whole kingdom ...., but give him one tribe
很明顯的, 這個"一"是多數中的"一", 而非多數" 位格" 合起來的"一 體".
(V) Eccl 4:9 : Two are better than one because they have a good return for their work.
Eccl 4:10 : If one falls down, his friend can help him. But pity the man who falls and has no one to help him up!
Eccl 4:11 : Also, if two lie down together, they will keep warm. But how can one keep warm alone?
Job 31:15 : Did not he who made me in the womb make them? Did not the same one form us both within our mothers?
以上經文都有一相同之處, 即二者中的一個"一", 並非 "相合的一".
(VI) Deut 6:4 : 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
在the Apostolic Bible Polyglot 舊約第266頁及新約第72的句子和Strong 編號如下:
Deut 6:4 : Hear(191), O Israel(3588)! The Lord(2962) our God(2316-1473) is(1510.2.3) one(1520) Lord(2962).
Mark 12:29 : O(3588) And(1161) Jesus answered(611) to him(1473) that(3754); Foremost(4413) of all(3956) of(3588) the commandments(1785), Hear(191), O Israel(3588)! The Lord(2962) our God(2316-1473) is(1510.2.3) one(1520) Lord(2962).
此處我們看到舊約和新約的"一"字, 都是同樣的, 即S1520, 相當於GK1651. 參考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Old & New Testament Words, 希臘文為heis, 其註解如下:
heis is the cardinal number “one”. It can be used simply to count items. It may also be used as the last part of a complex number, like the “forty lashes minus one” that Paul received (2 Cor. 11:24). heir is occasionally also used like an ordinal number, as in “the first woe” (Rev. 9:12) and the common NT phrase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Lk. 24:1; Jn. 20:1; Act 20:7; 1 Cor. 16:2).
heis is also used to indicate the singularity of something, thus emphasizing that there is but only one. Paul explains that only one runner receives a prize(1 Cor. 9:24) and that the law can be summed up with only one statement (Gal. 5:14). Jesus criticizes the Pharisees for going to great lengths to gain one singer convert (Mt. 23:15). He condemns a person who breaks even one of the smallest commandments(Mt. 5:19). It was through only one man (Rom.5:12,16,17) and because of only one sin (5:18) that condemnation befell humanity. Yet Christ was the one --- and the only one --- who died for all (2 Cor. 5:14); He was the one man through whom many become righteous (Rom. 5:15, 19). According to Paul, a qualification of an elder is that he must be “the husband of one wife” (Tit. 1:6). John uses heis symbolically to depict the rapidity of Babylon's fall: “in only one day” she is overtaken with plagues (Rev. 18:8), andd “in only one hour” she faces judgment and ruin (Rev. 18:10, 19).
Many of the NT uses of heis refer to the singularity of God --- “one God” (Rom. 3:30; 1 Cor. 8:4, 6; Gal. 3:20; Eph. 4:6; 1 Tim. 2:5). Many other uses explain the unity of the body of Christ. Paul reminds his readers that they, as participant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ne members of “one body” (Rom. 12:4, 5; 1 Cor. 10:17; 12:12-20; Gal. 3:23; Col. 3:5; cf. Jn. 17:21-23), and he thus encourages them to be “one in spirit” (Phil. 1:27; 2:2). In the church there is only “one” hope, Lord, faith, and baptism (Eph 4:4-6). A similar unity results when a man and a woman join in marriage to become “one flesh” (1 Cor. 6:16; Eph 5:31).
heis can be used less like a numerical indicator and more like an indefinite pronoun or indefinite article. For example, Matthew uses heis to describe “a (certain) scribe” (Mt. 8:19) and “a man” (Mt. 19:16). heis may also describe “each person” (Col. 4:6), “each one of you” (Eph. 5:33), “each of them” (Acts 21:26), or “anything” (Jn. 1:3).
The Analitical Lexicon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對GK1651 的解釋如下::
numeral one, Matt 10:29; only, Mark12:6; one virtually by union, Matt 19:5,6; John 10:30; one and the same, Luke 12:52; Rom 3:30; one in respect of office and standing, 1Cor 3:8; a certain one, Matt 8:19; 16:14; a. am. Matt 21:19; James 4:13; each one, everyone, Luke 4:40; Act 2:3; one another, 1 Thess 5:11; the one and the other, Matt 20:21; one by one, one after another, in succession, Mark 14:19; John 8:9; as an ordinal, first, Matt 28:1.4.
兩者解釋都一樣, 即單純的"一". 從GK1651/S1520的用法, 可看得更清楚.
(經文引自NIV, Concordance 則摘自The Apostolic Bible Polyglot --- 英譯七十士譯本). 由於此字(S1520/GK1651)在聖經用得很多,故只選"申命記"和"馬可福音"兩本書.
Dt 1:3 : In the fortieth year,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eleventh month, Moses proclaimed to the Israelites all that the Lord had commanded him concerning them.
Dt 1:23 : The idea seemed good to me; so I selected twelve of you, one man from each tribe.
Dt 4:42 : to which anyone who had killed a person could flee if he had unintentionally killed his neighbor without malice aforethought. He could flee into one of these cities and save his life.
Dt 6:4 : Hear, O Israel :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
Dt 12:14 : Offer them only at the place the Lord will choose in one of your tribes, and there observe everything I command you.
Dt 13:12 : If you hear it said about one of the towns the Lord your God is giving you to live in
Dt 15:7 : If there is a poor man among your brothers in any of the towns of the land that the Lord your God is giving you, do not be hardhearted or tighfisted toward your poor brother.
Dt 17:2 : If a man or woman living among you in one of the towns the Lord gives you is found evil in the eyes of the Lord your God in violation of his covenant,
Dt 17:6 : On the testimony of two or three witnesses a man shall be put to death, but none shall be put to death on the testimony of only one withness
Dt 18:6 : If a Levite moves from one of your towns anywhere in Israel where he is living, and comes in all earnestness to the place the Lord will choose,
Dt 19:5 : For instance, a man may go into the forest with his neigbor to cut wood, and as he swings his ax to fell a tree, the head may fly off and hit his neighbor and kill him. That man may flee to one of these cities and save his life.
Dt 19:11 : But if a man hates his neighbor and lies in wait for him, assaults and kills him, and then flees to one of these cities,
Dt 19:15 : One witness is not enough to convict a man accused of any crime or offence he may have committed. A matter must be establised by the testimony of two or three witnesses.
Dt 21:15 : If a man has two wives, and his loves one but not the other, and both bear him sons but the firstborn is the son of the wife he does not love,
Dt 24:5 : If a man has recently married, he must not be sent to war or have any other duty laid on him. For one year he is to be free to stay at home and bring happiness to the wife he has married.
Dt 25:5 : If brothers are living together and one of them dies without a son, his widow must not marry outside the family. Her husband's brother shall take her and marry her and fulfill the duty of a brother-in-law to her
Dt 25:9 : the brother's widow shall go up to him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lders, take off one of his sandals, spit in his face and say, “This is what is done to the man who will not build up his brother's family line.
Dt 25:11 If two man are fighting and the wife of one of them comes to rescue her husband from his assailant, and she reaches out and seizes him by his private parts,
Dt 28:7 : The Lord will grant that the enemies who rise up against you will be defeated before you. They will come at you from one direction but flee from them in seven,
Dt 28:55 : and he will not give to one of them any of the flesh of his children that he is eating. It will be all he has left because of the suffering your enemy will inflict on you during the siege of all your cities.
Dt 32:30 : How could one man chase a thousand, or two put ten thousand to flight, unless their Rock had sold them, unless the Lord had given them up?
Mk 2:7 : Why does this fellow talk like that? He's blaspheming! Who can forgive sins
but God alone?
Mk 4:8 : And other fell into the good earth, and gave fruit ascending and growing, and one bore thirty, and one sixty, and one a hundred.  
Mk 4:20 : Others, like seed sown on good soil, hear the word, accept it, and produce a crop --- thirty, sicty or even a hundred times what was sown. 
Mk 5:22 : Then one of the synagogue rulers, named Jairus, came there. Seeing Jesus, he fell at his feet
Mk 6:15 : Others said, “He is Elijah.” And still others claimed, “He is a prophet, like one of the prophets of long ago.
Mk 8:14 : The disciples had forgetten to bring bread, except for one loaf they had with
them in the boat.
Mk 8:28 : They replied, “Some say John the Baptist; others said Elijah; and still others,
one of the prophets.”
Mk 9:5 : Peter said to Jesus, “Rabbi, it is good for us to be here. Let us put up three shelters --- one for you, one for Moses and one for Elijah.”.
Mk 9:17 : A man in the crowd answered, “Teacher, I brought you my son, who is possessed by a spirit that has robbed him of speech.
Mk 9:37 : Whoever welcomes one of these little children in my name welcomes me; and whoever welcomes me does not welcome me but the one who sent me.”
Mk 9:42 : And if anyone causes one of these little ones who believe in me to sin, it would be better for him to be thrown into the sea with a large millstone tied around his neck.
Mk 10:8 : and the two become one flesh. So they are no longer two, but one.
Mk 10:17 : As Jesus started on his way, a man ran up to him and fell on his knees before him. “Good teacher, “ he asked, “what must I do to inherit eternal life?
Mk 10:18 : “Why do you call me good? “ Jesus answered. “No one is good --- except God alone.
Mk 10:21 Jesus looked at him and loved him “One thing you lake,” he said, “Go, sell everthing you have and give to the poor, and you will have treasure in heaven. Then come, follow me.”
Mk 10:37 : They replied, “Let one of us sit at your right and the other at your left in your glory.”
Mk 11:29 : Jesus replied, “I will ask you one question. Answer me, and I will tell you by what authority I am doing these thing.
Mk 12:6 : “He had one left to send, a son, whom he loved. He sent him last of all, saying, “They will respect my son.”
Mk 12:28 : One of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came and heard them debating.: Noticing that Jesus had given them a good answer, he asked him, “Of all the commandment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Mk 12:29 :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nswered Jesus, “is this: “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
Mk 12:32 : “Well said, teacher,”the man replied. “You are right in saying that God is one and there is no other but him.
Mk 12:42 But a poor widow came and put in two very small coppper coins, worth only a fraction of a penny.
Mk 13:1 As he was leaving the temple, one of his disciples said to him, “Look, Teacher! What massive stone! What magnificent building!”
Mk 14:10 : Then Judas Iscariot, one of the Twelve, went to the chief priests to betray
Jesus to them.
Mk 14:18 While they were reclining at the table eating, he said, “:I tell you the truth, one of you will betray me --- one who is eating with me.”
Mk 14:19 : They were saddened, and one by one they said to him, “Surely not I?”
Mk 14:20 : “It is one of the Twelve, “ he replied, “one who dips bread into the bowl with me.
Mk 14:37 : Then he returned to his disciples amd found them sleeping, “Simon, “ he said to Peter, “are you asleep? Could you not keep watch for one hour?
Mk 14:43 : Just as he was speaking, Judas, one of the Twelve, appeared. With him was a crowd armed with swords and clubs, sent from the chief priests,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and the elders.
Mk 14:47 : The one of them standing near drew his sword and struck the servant of the high priest, cutting off his ear.
Mk 14:51 : And one certain young man follows him, having put on a fine linen garment upoun his naked body, and the young man seized him.
Mk 14:66 : While Peter was below in the courtyard, one of the servant girls of the high priset came by.
Mk 15:6 : Now it was the custom at the Feast to release a prisoner whom the people requested
Mk 15:27 : They crucified two robbers with him, one on his right and one on his left.
Mk 15:36 : And one having run and filled the sponge with vinegar, and having put it on also a reed, gave him to drink, saying, Allow it! We should see if Elizah comes to lower him.
Mk 16:2 : Very early on the frist day of the week, just after sunrise, they were on their way to the tomb.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yahid這個字的意義. 其Strong編號為3173, Gk編號為3495..
(I) The Complete Word Study Dictionary Old Testament
An adjective meaning sole, only, solitary. This word is frequently used to refer to an only child. Isaacc was Abraham's only son by Sarah (Gen 22:2, 12, 16). Jepthah's daughter was his only child, who came running out to greet him after his vow to sacrifice first thing to come out of his door (Judg. 11:34). The father of an only child began teaching him wisdom when he was very young (Prov 4:3). Mourning an only child was considered an especially grievous sorrow (Jer. 6:26, Amos 8:10, Zech 12:10). The feminine form is used parallel to life or soul, portraying the precious, only life we are given (Ps22:20,21; 35:17). It is also used to mean lonely or alone (Ps 25:16; 68:6,7).
(II) 聖經原文字典
獨一的, 孤獨的. 和合本譯為獨身的3次, 獨身子3次, 孤獨2次, 獨一的1次, 生
命1次; 總供10次.
(III) Hebrew Greek Key Study Bible
Yahiyd : from Yahad (GK3480), together, only, a lone, forsaken. Denotes an only child (Jdg 11:34; Jer 6:26; Am 8:10; Zec 12:10) or one esepecially beloved (Gen 22:2,12,16). . The Septuagint does not tender yahiyd in Genesis 22 with the Greek word monogenes (GK3666), one and only, but with agapetos (GK28), dearly loved likely because Isaac had a half-brother (Ishmael). In reference to Jephthah's daughter, however, the Septuagint does use the word monogenes (Judg 11:34). Yahiyd also means solitary or isolated (Pr 4:3).
(IV) The New Strong's Concise Dictionary of Bible Words
Properly united, i.e, sole; by implied beloved; also lonely; (feminine) the life(as
not to be replaced). KJV譯為darling, desolate, only (child, son), solitary.
(V)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 Exegesis (Volume 2)
Adjective only one, abandoned. The adjective appers 11x. It is related to 'ehad, one, and yahad, together. Yahid signifies “only(one)” in Gen 22:2, 12, 16; Judg 11:34. The expression in mourning as for an onely son (Jer 6:26; Amos 8:10; Zech 12:10) relates death and the end of the family line, therfore the death of the son signifies a terrrible catastropice (compare Jer 31:15). The meaning desolate or abandoned is foud in Ps 25:16; 68:6, 7. In 25:16, the psalmist laments that he iss “lonely (yahid) and afficted (an I).. Having been abandoned by his friends, he puts his hope in the Lord. The confirmation of this hope finds expression in 68:6,7, according to which the abandoned and lonely people will enjoy the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family, whereas the wicked will experience abandonment “in a sun-scorched land”.
(VI) The Strongest 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only son, only child (special and unique to the parents); precious life; alone, solitary. KJV譯為only 7次, darling 2次, child 1次, solitary 1次.
(V) The Strongest NIV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nly son, only child (special and unique to the parents); precious life; alone, solitary.
在NIV 中譯為only son 5次, only child 3次, longly 2次, precious life 2次.
(VI) 聖經原文串珠註解
其編號為0501. 其意為獨生的, 譯為獨生的(創22:2); 形容詞, 有譯為獨一的(箴4:3); 孤獨的(詩68:6);  孤獨(詩25:16);  獨生子(耶6:26, 摩8:10; 亞12:10); 生命(詩22:20; 35:17).
在七十世譯本之Codex Vaticanus 中. S3173/GK3495 以希臘文S3439/GK3666 來代替.
The Complete Word Study Dictionary – New Testament, 其對S3439/GK3666的解釋如下:
genitice monogenous , masculine feminine, neuter monogenon, from monos (S3431), only, and genos (S1085), stock. Unique, one of kind, one and only. The only one of the family (Luke 7:23 referring to the only son of his mother; 8:42, the daughter of Jairus; Luke 9:38, the demoniac boy). John also uses monogenes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of Jesus to God the Fatheer, presenting Him as the unique one, the only one (monos) of a class or kind (genos),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on to the Father (John 1:14, 18; 3:16, 18: 1 John 4:9).
在舊約Masoretic 之 The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usia 中 ,S3173/GK3495 與七十士譯本之Codex Vaticanus S3439/GK3666 有所出入 .七十士譯本之S3439在舊約中出現4次, 即Jdg 11:34, Ps 22:20, 25:16, 35:17. Masoretic 之S3173/GK3495 則出現12次 . 在七十士譯本中, 新舊約皆用S3439(等同GK3666). 茲將兩者合一以觀其用法:
Gen 22:2 : Then God said, “Take your son, your only son(S3173/GK3495), whom you love,
and go to the region of Moriah. Sacrifice him here as a burnt offering on one of the mountains I will tell you about..
Gen 22:12 : “Do not lay a hand on the boy,” he said, “Do not do anything to him. Now I know that you fear God, because you have not withheld from me your son, your only son(S3173/GK3495).
Gen 22:16 : and said, “I swear by myself, declares the Lord, that because you have done this and have not withheld your son, your only son(S3173/GK3495).
Jdg 11:34 : When Jephthah returned to his home in Mizpah, who should come out to meet him but his daughter, dancing to the sound of tambourines! She was an only child(S3173/GK3495). Except for her he had neither son nor daughter.
Ps 22:20 : Deliver my life from the sword, my precious life(S3173/GK3495)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s.
Ps 25:16 : Turn to me and be gracious to me, for I am lonely(S3173/GK3495) and afflicated.
Ps 35:17 : O Lord, how long will you look on? Rescue my life from their ravages, my precious life(S3173/GK3495) from this lions.
Ps 68:6 : God sets the lonely(S3173/GK3495) in families, he leads forth the prisoners with singing; but the rebellious live in a sun-scorched land.
Pr 4:3 : When I was a a boy in my father's house, still tender, and an only child (S3173/GK3495), of my mother,
Jer 6:26 : O my people, put on sackcloth and roll in ashes; mourn with bitter wailing as for an only son(S3173/GK3495) for suddenly the destroyer will come upon us.
Am 8:10 : I will turn your religious feasts into mourning and all your singing into weeping. I will make all of you wear sackcloth and shave your heads. I will make that time like mourning for an only son(S3173/GK3495) and the end of it like a bitter day.
Zec 12:10 : And I will pour out on the house of David and the inhabitants of Jerusalem a spirit of grace and supplication. They will look on me, the one they have pierced, and they will mourn for him as one mouns for an only child(S3173/GK3495),.
Lk 7:12 : As he approached the town gate, a dead person was being carried out --- the only (S3439/GK3666) son of his mother, and she was a widow. And a large crowd from the town was with her.
Lk 8:42 : because his only(S3439/GK3666) daughter, a girl of about twelve, was dying. As Jesus was on his way, the crowds almost crushed him.
Lk 9:38 : A man in the crowd called out, “Teacher, I beg you to look at my son, for he is my only(S3439/GK3666) child.
Jn 1:14 : The Word became flesh and made his dwelling among us. We have seen his glory, the glory of the One and Only(S3439/GK3666) who came from the Father, full of grace and truth.
Jn 1:18 : No one has ever seen God, but God the One and Only(S3439/GK3666), who is at the Father's side, has made him known.
Jn 3:16 :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S3439/GK3666)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Jn 3:18 :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is not condemned, but whoever does not believe stands condemned already because he has not believed in the name of God's one and only(S3439/GK3666) Son.
Heb 11:17 : By faith Abraham, when God tested him, offered Isaac as a sacrifice. He who had received the promises was about to sacrifice his one and only(S3439/GK3666) son
1 Jn 4:9 : This is how God showed his love among us: He sent his one and only (S3439/GK3666) Son into the world that we might live through him.
總的來說, yahad 只是單純的”one”, 而yahid 卻是”only” 而已. 這個only, 通常帶有珍貴, 憐憫或愛的成份. 讓我們重看上述的例子:
Gen 22:2 : your only son --- 指亞伯拉罕所愛的以撒.
Gen 22:12 : only son --- 指亞伯拉罕所鐘愛的以撒.
Gen 22:16 : only son --- 也是指以撒.
Jdg 11:34 : only child --- 指Jephthah所喜愛的女兒.
Ps 22:20 : precious life --- 指珍貴的生命.
Ps 25:16 : 因lonely 而向神求gracious.
Ps 32:17 : precious life 指珍貴的生命.
Ps 68:6 : 神使lonely的有家, 被囚的singing.
Pr 4:3 : only child of my mother, 即母親獨一的愛子.
Jer 6:26 : mourn your only son --- 為愛子痛哭.
Am 8:10 : mourning for an only son --- 為愛子哭號.
Zec 12:10 : the only child --- 指耶穌, 神的愛子.
Lk 7:12 : 主憐憫喪子而哭的寡婦.
Lk 8:42 : 睚魯所愛的獨生女.
Lk 9:38 : 求主看顧愛子.
Jn 1:14 : 從天父來的獨生子, 即耶穌.
Jn 1:18 : 在父懷裡的獨生子, 即耶穌.
Jn 3:16 : one and only son --- 指耶穌.
Jn 3:18 : 父的獨生子, 即耶穌.
Heb 11:17 : 亞伯拉罕獻上他所愛的兒子.
1 Jn 4:9 : He sent his one and only son --- 即耶穌.
Yahid在聖經中, 從來沒有指神或天父, 其他事物或東西; 只是描寫人而已, 包括道成肉身的耶穌. 每次指耶穌時, 都說他是獨身子, 人子或子. 這個only的描寫,是含有珍貴, 憐憫或愛的成份. 相反的, yahad是指"一". 可以指神, 人, 東西, 事物等等, 且描寫的東西是可以分開的. 這已與三位一體的定義相違 : 三位一體是由三個合一的位格所合成. 這些位格不是分離的存在 (seperate existence), 而是完全合一的, 作為一位神. 但按神的本性而言, 三位一體是三個獨立存在 --- 父, 子及聖靈(慕迪神學手冊第191和192頁).  第193頁又說不是有三個一起存在或分開的個體, 而是在一個神聖之內, 有位格上的自我區分. 第193頁接著說, 三位都擁有神性屬性的總和, 而神在本質上沒有被分割.
. Yahid不是 "相合的一", 而是only, 更談不上是 沒有愛的單獨的一 (三一神論第83頁)..Yahad 則是one. 兩者根本是不同意義,怎麼說是猶太人被這個字yahid 害死呢?.